•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寫手:徘徊在“作家夢”與“碼字工”之間
    來源:大河報  | 張叢博 單雪瑩  2016年09月06日12:36

    插圖 李哲

    有一種宅,不是因為貪睡,而是為了寫作。有一種作者,身處傳統文學圈外被稱“非主流”,卻正當紅,筆下的人物活躍在眾多熱播影視劇中。當然,人們更喜歡稱呼他們為“網絡寫手”。

    他們徘徊在“作家夢”與“碼字工”之間。或許你對他們靠作品版權年入百萬,甚至身家上千萬的榮耀有所耳聞,卻不知隕落在金字塔底和半山腰那更多的無奈。

    網絡作家的日常

    用鍵盤敲出悠悠春秋

    癡迷網絡寫作,MBA海歸宅在家里寫“春秋”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庚新的父母都不相信,整天宅在屋里的兒子是在寫書。

    直到一天他親手把一本出版的紙質書遞到父母手里,父親窩在沙發上翻著竟睡著了,醒來留下了句:這書會有人看嗎?

    父親似乎對這樣字小、書厚的作品有著天然的成見。早在上中學時,庚新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并拿央求爺爺買零食的錢,偷偷光顧盜版書攤,小小年紀就以“行俠仗義”之名常替小伙伴出頭打群架。

    終于等到一個午后,忍無可忍的父親從床底下搜出一箱武俠小說撂到大院,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卻燃起了叛逆期的庚新創作的火苗。

    2002年在法國留學的他,陌生環境里為了消解孤獨,鉆進計算機房寫起歷史混合武俠的作品《炎黃戰史》。

    和很多早期網絡寫手一樣,庚新的小說最初也是發表在論壇BBS上,不為掙錢只為打發時光。后來作品被臺灣出版商挑中,靠出繁體版掙得了第一桶金,也支撐了其接下來的寫作。

    兩三年后,原創文學網站興起開創收費閱讀模式,寫手生活有了保障,越來越多人加入,網絡文學逐漸風生水起。

    14年后的盛夏,在鄭州棉紡路一個小區的復式房子里,庚新住在樓上,爸媽住在樓下。

    “我寫作時,房間里不能有人,隔壁房間里也不能有人。”庚新向大河報記者解釋說,他需要把自己逼到對應朝代的情境里,才能思考寫作。

    一間臥室、一間書房、一間會客廳,每間屋里都放著滿墻書柜,藏書有近萬冊,《資治通鑒》《唐史》《宋史》《古代民俗》,甚至《巫術》,書籍繁雜,這些都是庚新《宋時行》《曹賊》《惡漢》《篡唐》等作品的原料。寫宏大的歷史,他會選擇某位重要歷史人物身邊的小卒,然后結合史料和想象,讓讀者仿佛觸手可及。

    上午,煮一壺碧螺春,靈感在茶香裊裊中暢游,構思午休后要動筆寫的故事。他的電腦桌面上,有五六個文件夾,都是未完成的作品,生活中突然涌現的一個思路,看書時冒出的一個聯想,甚至是一個橋段,他都會即時放進適合的文檔里。

    澳大利亞作家巴里-斯通《隱士的生活》一書,發現當代社會中很多人選擇宅居的隱士方式。宅在家里用鍵盤敲出悠悠春秋,應算是“大隱隱于宅”吧。

    “如今寫作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很慶幸找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衣食無憂的生活方式。”庚新這位MBA海歸與商業遠離,一頭扎進了文學的海洋。

    白天工作夜里寫作,身擁百萬版權仍坐班

    不僅有隱于宅的,也有隱于辦公室的。

    “一心二用的生活太累了!”講述5個月前從機關單位辭職的原由,28歲的姵璃用了一句長嘆。

    2010年從河南財經學院廣告學專業畢業后,姵璃開始做行政工作,下班沒事干,一直喜歡古詩詞歌賦的她開始嘗試網絡小說,從2012年10月動筆,寫了4部小說約400萬字,光影視版權就賣了7位數。

    “我上高中備戰高考都沒有這么努力。”姵璃白天上班,下班后回家寫作,一般到晚上12點,如果單位加班回家晚了,太累就先休息,定個鬧鈴在早上四五點起床碼字,寫完后洗把臉便出門上班。除了偶爾周末上街逛逛,三年多的生活便是這樣度過。

    “書大大”是網絡小說讀者送給書海滄生的稱呼,也反映了她在網絡小說界的地位。她的代表作《十年一品溫如言》,用業內時興的話來說,稱得上是個大IP,同名百度貼吧有383萬條帖子。

    書海滄生從不肯露真容,猶抱琵琶半遮面,網上資料也僅顯示她是河南駐馬店人,法學專業,其他個人信息皆無。在鄭州網絡作家圈里,她和任何人都沒有聯系,獨來獨往。

    “抱歉,我懷孕了,有些不舒服。”8月底采訪時,出生于1989年的書海滄生溫柔地連聲道歉。她對自己的定位是青春文學作家,已出版的兩部小說,一個是現代青春愛情的《十年一品溫如言》,一部是古代言情的《昭奚舊草》。

    8年前,動筆寫《十年一品溫如言》時,書海滄生還是名在校大學生,本來寫網絡連載也沒稿酬,她是想送給自己一份20歲的生日禮物,結果沒料到在一年多的網絡連載后引起強烈反響,足有千萬閱讀量。

    說起來讓人意外,擅長寫愛情的她,寫書時并不知道戀愛的滋味,文字完全是寄托自己對愛情的想像與期許。作為乖乖女,書海滄生聽從了父母的規劃,畢業后考入機關單位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而寫作是對抗這種枯燥生活的最佳之選。

    只是,她不能像網絡連載那樣做到每天更新,因為要從工作中擠時間。沒有了讀者互動,她開始一個人戰斗,常常寫了幾萬,隔了段時間再看,全盤推翻重寫。談到四年才寫完的《昭奚舊草》,她道:“只能說明寫得太辛苦。”

    不過,書海滄生并不打算辭掉工作,除非“有一天這份工作徹底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即使不為了寫作,也會辭去,因為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多少錢也買不回來”。

    “寫作對于我來說就是個愛好,我不想讓現實的一些事物傷到它。”書海滄生說,自己秉持著“不主動露面”的原則,寫作本來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寄托自己的一些幻想,雖然寫作讓她成名,但她仍希望自己現實的生活簡單些,這樣才能保持自己對寫作的那份初心。

    金字塔無門檻,爬上塔尖的卻沒有幾個

    每天更新5000字至1萬字,是網絡作家的日常。

    一旦斷更,讀者就會流失,因為對選擇這部作品的讀者來說,每天讀最新章節已成了一種陪伴。

    “事實上,99%的人都斷更了,只有1%的人堅持下來。”庚新說,網絡小說有極強的互動性,讀者的反饋都需要考慮,直接影響故事走向,作者要不斷承受壓力。他剛開始比較任性,只按自己的想法來,后來為了閱讀量開始迎合讀者,甚至研究讀者心理。

    “寫得好有人夸,寫不好有人罵。”庚新遇到過多次,讀者加上自己的QQ后一通罵。當然,他書架上擺著的物品,不少是讀者見面會時粉絲送的。

    網絡文學創作的生態是作者與讀者零時空的實時互動。書海滄生坦言,讀者的意見對于一部連載的小說來說非常重要。讀者的意見和文章的獨立性,有時候是一場博弈和權衡。

    “兩種極端我都試過,一種是完全按照讀者的意見去走,另一種則是保留作品完全的獨立性。至于《十年一品溫如言》,我稱之為多數人的勝利,因為我保留了它本該有的一些特色,而讀者也讀到想讀的結局。”書海滄生說。

    在書海滄生的微信公眾號上,在讀者“只要你別寫太虐的我們就愉悅”的呼聲中,她的回復是:“新文《同學錄》絕對歡脫愉悅。”

    超2000萬字的作品、上千萬的版權收入,庚新是河南網絡文學界的“大神”。但每每有人向他請教想加入寫手隊伍時,他常會打這樣一個比喻讓對方權衡,“寫網絡小說就像爬金字塔,門檻在塔底,誰都可以爬,但最后到達塔尖的就那么幾個”。

    姵璃很幸運是其中之一。采訪結束前,她再三叮囑大河報記者:“你寫稿子時一定要替我表達對網絡的感恩,是互聯網改變了我的人生。”

    姵璃從小懷有一顆文學夢,自己也膽怯從未去投稿,但互聯網的開放性讓她決定嘗試,沒想到收獲大批讀者,出版社都是自動找上門來。“如果沒有互聯網,我能想象在自己的職位上如何年復一年,直到退休,那時我會非常遺憾。”

    如今,網絡小說再也不是當年的“非主流”。大量資本涌入影視行業后助推起的IP熱,幾乎把網絡文學的水溫煮沸。這股浪潮將網絡作家推向人們視野的中心,他們一方面難以在IP熱里獨善其身,不少人欲轉型做影視;另一方面開始渴求更多尊重和認可,希望能與傳統作家交流來獲得提高。

    網絡作家的焦慮

    IP熱當頭,進軍影視還是安心“坐家”?

    趁IP熱轉型影視制作,作品現同質化隱憂

    “利用成熟IP開發影視作品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如網絡文學網站中文在線總裁童之磊分析的,網絡小說排名靠前的作品是從海量作品中篩選出來的,代表了廣大讀者的認可。

    資本趨之若鶩,知名網絡作品版權被影視公司搶買。庚新售出了多部作品版權,姵璃《妾心如宅》系列三部被買斷,手頭的民國劇雖然只出了大綱,也被影視公司搶去。書海滄生的《十年一品溫如言》,制作方稱播放形式將嘗試“臺+網+院線”三個平臺聯動。

    上個月,百名河南網絡作家齊聚一堂進行交流,結果開場自我介紹時,一多半的人都加了個詞:“求挖。”會議間隙,已有三部小說拍成電視劇播出的作家暗香被一位年輕作家請教如何從網絡寫手向影視編劇轉,她給的建議是不要急于求成,影視作品需要廣泛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歷,先把作品寫扎實。

    同樣,庚新聽到有同行想轉編劇,趕緊接過話頭補充,“小說和編劇是兩種寫法,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在創作精力充沛時謹慎轉編劇”。

    看似是網絡文學大爆發的IP熱背后,隱憂也已顯現。庚新注意到,反而是IP熱炒的這兩年創新的作品少了,盲目追成功IP案例的多了,大批同質化的作品出現。“文學沒有一個標本,模仿不是成功的捷徑。網絡文學的生命力是異想天開。”

    然而,書海滄生并不認為IP熱度的降低或升高,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沒有任何影響。“IP的開發只是把網絡文學推向了多元化和多層次,而血液是不停地在更新換代,你寫不下去,總會有更優秀的人替你去寫。”

    眼下,結識了很多作家和出版社、影視公司的朋友后,姵璃正與中央戲劇學院編劇畢業的朋友一起,籌劃成立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步步驚心》作者桐華被她視為榜樣,想從單純的作者跨越到影視策劃、監制。

    成立公司的原因之一,是姵璃發覺身邊有一些作者朋友,作品很優秀,但不太適合網絡小說長篇模式,她想進行其他形式的嘗試,不讓好作品埋沒。目前已有9個作者和她簽約。

    姵璃挑選作品,是希望有市場上缺乏的“點”,能從同質化作品中脫穎而出。她也叮囑要對追IP熱保持冷靜,“我個人不太贊成跟風,不是市場熱就寫什么,作者永遠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變化,所以還是要靜心把自己擅長的寫出來”。

    “過度模式化避免不了同質化,當一直重復時總會有衰落的一天,這是寫作者應該盡量避免的。”聽到網絡作家的一些聲音,省作協副主席何弘提醒。

    期盼“英雄不問出處”,渴望和傳統作家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見證了歷史。”在8月2日河南網絡文學學會成立大會上,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趙鋼說了這句分量很重的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傳統文學創作與網絡文學形成了一種割裂,似乎互不相容。之前,在一次青年創作研討會上,一位文學雜志主編發言時指責,“網絡文學充斥暴力色情的東西”。這讓在場唯一的網絡作家庚新心里不是滋味,“網絡就是開放的,難免良莠不齊,怎么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的確,著急更新質量難以保證,一位寫三國歷史網絡小說的作者就向記者坦承,由于鋪得太長,會出現前邊寫到某一個人物已經死了,后邊寫著寫著又活回來的情況。不過,網絡文學讀者自創了個“糧草說”,指按作品質量優劣分為仙草、糧草、干草等級別,可見讀者并不將就。

    籌備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時,何弘問庚新,最希望學會成立后做些什么。他答:讓我們多有機會和傳統作家們在一起交流,“我們可是看著李佩甫、劉震云老師的書長大的呀”!

    庚新認為兩者是互補的關系,傳統作家對人性思考更深刻,網絡小說故事腦洞更開放。網絡作家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同樣懷著一個文學烏托邦。

    盡管沒有加入省網絡文學學會,但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之間加強溝通是書海滄生一直憧憬的事情。“網絡作家不注重對文字的錘煉和精細使用以及文章的內在邏輯,而這方面傳統作家有優勢,而與網絡作家的溝通,也能讓傳統作家感知新一代人的脾胃,二者間交流和互相學習是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

    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成立時,理事名單中出現了喬葉、萍子、暗香等多位傳統作家的名字。暗香告訴大河報記者:“網絡作家像一匹匹野馬天馬行空,傳統作家又非常關注現實有深厚底蘊,兩者的交流有助于文學更好發展。”

    其實,早在2013年,信陽市作協就成立了網絡文學學會。信陽市作協副主席陳宏偉表示,初衷就是希望搭建起與傳統作家交流的平臺,引導網絡青年作家創作。兩年后,學會中在榕樹下文學網站寫作的俠客飛鷹作品《羅布泊密碼》獲冰心兒童圖書獎。

    從剛開始不圖利的情懷寫作,再到稍顯功利地迎合讀者,走過網文生涯的14個年頭,庚新在和幾位傳統作家交流后,又決定換個口味。

    他悄悄向記者透露個小秘密,“我準備在作品里夾‘私貨’,比如對生活的理解和知識性內容的普及,讓讀者除了閱讀的快感之外留下余音繞梁的思考。” 記者張叢博 實習生單雪瑩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