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作家郝景芳獲雨果獎
【特別關注】
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憑借作品《北京折疊》今天獲得2016年雨果獎。繼劉慈欣憑借《三體》成為中國第一位雨果獎得主后,這是中國科幻作家再次得到這個科幻界的重要榮譽。
郝景芳的《北京折疊》獲得了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據介紹,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構建了一個不同空間、不同階層的北京,她筆下的北京是一個可以像“變形金剛般折疊起來的城市”,“具有更為冷峻的現實感”。她描寫的故事大多來源于自己的生活日常,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人情冷暖。
《北京折疊》的英文版譯者是科幻作家兼翻譯劉宇昆,他也是《三體》英文版譯者,這是他翻譯的作品第二次獲得雨果獎。
美國科幻小說評論家大衛·史蒂芬在對雨果獎入圍作品評論時說,我帶著非常大的興趣一口氣從頭讀到尾,聰明的前言,扣人心弦的人文故事。故事講述得很好,翻譯得也很棒,《北京折疊》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頒獎典禮今晚在美國堪薩斯城的會展中心舉行。郝景芳獲獎的中短篇小說類字數在7500至1.75萬之間。
2015年8月,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得雨果獎,這是中國人首次獲得這一獎項,中國科幻小說為此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稱,“外國科幻小說在美國步履維艱,但劉慈欣的《三體》優雅而有力地證明,中國有著極佳的科幻土壤”。《紐約時報》稱《三體》系列的成功喚醒了中國的一個文學類型。
郝景芳再度摘取雨果獎必將在全球科幻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第一位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劉慈欣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中國的科幻受到世界讀者的關注,“這跟整個國家的發展有關系。科幻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晴雨表。世界上哪個國家成了一個強國,科幻的重心都會轉移到那個國家去。整個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整體存在感都提升很多,中國的科幻受到世界的關注,也是很自然的。”
劉慈欣認為:“美國科幻文學發展到現在,因為讀者老化等原因,漸漸失去活力,至少不再是科幻的黃金時代,美國科幻界開始更多地關注中國、巴基斯坦等其他國家的科幻。”
劉慈欣此前還對媒體表示,近年來一批中國“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異軍突起,他們不斷地在想象力、實驗性、思想性上進行突破,努力嘗試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為紀念20世紀世界著名科幻作家、《驚奇故事雜志》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設立了雨果獎。雨果獎于1953年首次頒發,1955年起每年頒發一次。1992年前,其官方名為“科幻成就獎”。雨果獎分為十幾個類別,包括各種類型的書面和戲劇作品。此外,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還設立了星云獎。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云獎被認為是最權威和最有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