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默守——湖北蘄春明荊藩王墓珍寶展”開幕
金鑲寶雙龍戲珠帶銙
金鑲寶龍鳳分心
金鑲寶蜂蝶趕菊挑心
金鑲寶蜂蝶趕菊挑心
金鑲寶龍首手鐲
8月3日,“金玉默守——湖北蘄春明荊藩王墓珍寶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開幕,展廳中可謂金碧輝煌,來自湖北蘄春縣博物館、湖北明藩王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所藏的130余件(組)明荊藩王墓葬文物精品亮相浙博。展品以金銀器為主,并有少量的玉器及瓷器,其中不少文物為國內首次展出。
雍容華貴的明代金銀首飾是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展出的金銀首飾種類齊全,包括頭飾、耳飾、腕飾等,幾乎囊括明代首飾的全部品種;題材也非常豐富,花卉、鳳鳥、宗教題材等都成為裝飾紋樣。這些出土文物精品再現了明代藩王的貴族生活,讓觀眾們直觀感受到15世紀中葉明代王室宗族奢侈富麗的生活景象。
明王朝一個貫穿始終的政治問題,就是藩王問題。明朝為了鞏固專制統治,實行皇子分封建藩的制度,共有藩王266位,而湖北境內共有藩王44位,先后累計受封藩號12個,荊藩王是湖北藩王中傳承世系最久的。明仁宗朱高熾的第6子朱瞻堈成為第一代荊王。荊藩宗室在蘄春一共歷經198年,其下分封郡王11支,將軍、中尉數十人。展廳中隨處可見的珠寶黃金,其實就隱含了藩王制度的弊端。貴族奢靡的生活為明朝的覆滅留下隱患,崇禎16年(1643),富麗堂皇的荊王府因張獻忠的一把火而成灰燼,但那些精致的王室用具卻被封存在地下宮室內。雖然不少墓葬曾受到擾動,但經過考古人員搶救性發掘后仍出土大量珍寶,這些文物默默講述著那段塵封的歷史。
展覽開幕當天,數位學者和研究專家作為學術嘉賓參加了學術研討會,就明代藩王研究等若干議題展開學術討論。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揚之水為觀眾帶來講座“‘繁華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銀首飾叢考”,結合明代的歷史文化背景,帶觀眾感受那一時期的“金奢銀華”。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7日,觀眾可以走進展廳,在輝煌璀璨之間感受明代皇室的品味,從繁華金玉間體味那一段歷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