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磾:漢武帝托孤的匈奴王子
金日磾像。 資料圖片
十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談一個漢朝的托孤大臣,他是匈奴人。
那是一個盛夏,我隱居于某個偏僻的水鄉,翻閱村民家里塵土積厚的家譜,忽然發現,就在這長江流域的小村落里,竟然隱藏著一脈漢朝貴族的血統。
這個小村子名叫金家垴,在江西北部,婺水之畔,荒郊野嶺,但山清水秀。與當地村民閑談時,不少人都說自己是宰相的后代。我連忙追問是哪朝宰相,一位賣茶水的老爺子微微一笑:“要我說,也說不清楚,漢朝的吧,姓金。”
姓金?
漢朝的三公九卿不少,姓金的卻不多。仔細一比對,只有一位:金日磾。
這真把我嚇了一跳。金日磾這個人,名氣不算小,是漢武帝的托孤重臣,曾輔佐漢昭帝劉弗陵,位列三公九卿。金日磾的后代如何到了這里?
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翻村民的家譜,無甚收獲,因為這些家譜是從明朝景泰年間講起的,之前的歷史語焉不詳,只說是相傳先輩在晉朝時南下,可能和晉室南渡有一定關系。據說,金日磾的后人在王莽篡位時受到了迫害,流離失所。晉室南渡到此地的,果真是金日磾的哲嗣貴胄?很難說。
我和村里管文化的干部開玩笑:“你們如果是金宰相的后代,那么便是少數民族了!”
“啥?我是少數民族?”二十多歲的文化干部驚得要跳起來。
“金日磾是匈奴人?!蔽艺f,“也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
文化干部不依不饒,非要我說個一二三四。因為他對于這段歷史不了解,只是老人們口耳相傳,沒有想到,這位姓金的宰相竟然來自一個如此遙遠的民族。
我說,金日磾是匈奴部落首領的兒子,本不姓金,因為戰敗而被漢朝軍隊俘獲。但金日磾決非顢頇之輩,他不但相貌英俊,而且才華出眾,因此被漢武帝器重,選拔為宮廷近臣,并賜姓金。漢武帝病逝時,金日磾、霍光、桑弘羊等人為托孤大臣。一個匈奴人在漢朝的宮廷里能夠位極人臣,可以說是奇跡了。
文化干部驚訝地說不出話來。他們引以為豪的老祖宗,竟然是看似遙遠的匈奴人。
我用自己僅有的一點民族史知識向他們解釋:匈奴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是東亞游牧民族的始祖。漢朝和匈奴爆發過大大小小幾十次戰爭,當中也有和親,但整體的趨勢是民族融合。金日磾作為匈奴王子,被俘虜到中原王朝,并未因為其身份而受到迫害,相反,漢武帝還高度重視其才學,提拔他到相當于宰相的位置。而金日磾為漢王朝的繁榮發展也可謂殫精竭慮,49歲就“過勞死”了,班固在《漢書》中稱其“忠信自著”。漢朝之所以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原政權不拘一格地廣納人才,這才成就了漢朝的崛起。
酷暑盛夏,文化干部不太相信我說的這一切,但他又找不到不相信的理由?!敖鹑沾敗边@個名字,對于他們來說似近卻遠。但無論如何,金日磾都是一個該被銘記的人。不止是他的后人,當然也包括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