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本世紀第一次創作高潮的來臨 ——寫在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之際
剛剛揭曉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我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獲。我們知道,少數民族文學不僅是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載體,更是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的生動再現和具體表現。黨和國家歷來重視、關心和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發展,新時期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在中國作家協會的具體組織和領導下,大規模扶持和推動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工作“真金白銀”地展開。召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對少數民族作家進行大規模全覆蓋式培訓,大力扶持并設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重點工程,等等。為了鼓勵民族語言創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等其他語言文學的交流融合,特別創辦《民族文學》雜志蒙、藏、維、哈、朝版,設立“民譯漢”“漢譯民”“民譯外”翻譯工程,特設“駿馬獎”翻譯獎。這些政策和措施導向明確,針對性強,極大地激發了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積極性。近七八年特別是近四年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氣氛格外濃厚,創作成果豐碩喜人。
這次“駿馬獎”評獎是對近四年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檢閱。“駿馬獎”是專門面向全國55個少數民族、為推動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設立的國家級獎項,與其他國家級文學獎項相比,它的評獎宗旨是選拔、獎勵和展示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促進各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促進中華各民族大團結和發展進步。由于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生活在邊遠地區和基層農村,這個獎項的設立,也是鼓勵我們今天的文學書寫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關注時代脈動,貫徹和體現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在這一評獎宗旨下,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是“駿馬獎”的評獎標準。從1981年以來,全國55個少數民族的重要作家都得到了這一獎項的肯定,包括張承志、扎西達娃、阿來等在內的眾多少數民族作家由此成長,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的重要構成。
為了大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和中央繁榮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意見,充分并盡可能全面展示近四年少數民族創作成就,培養文學新人,按照中央宣傳部門關于文藝評獎的意見,“駿馬獎”從上一屆開始實行了比較大的變革:一是為了體現評獎的公平和公正,實行由長期關注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研究者、組織者和翻譯家組成的49人大評委制,在大大增加評委的代表性的同時,確保3/4左右的評委擁有少數民族背景;二是為了調動少數民族作家用民族語言創作的積極性,對民族語言創作占獲獎總數的比例作了硬性規定。
文學最終靠作品說話,少數民族近年來的文學創作,民族多樣,語言多樣,風格多樣,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生活風貌,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和時代感。大家強烈地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經過近30年的準備,正在迎來第三次創作高潮,這也是本世紀第一次創作高潮——其他兩次高潮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也即上世紀50年代與改革開放之初也即上世紀80年代前期。
由本次“駿馬獎”評獎延展到近七八年來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可以看出,一個層次豐富、結構合理的領軍隊伍已然形成:以78歲的降邊嘉措為代表的一批老作家老當益壯、依舊活躍;以阿拉提·阿斯木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卓然不凡;以馬金蓮為代表的一批文壇新秀風格鮮明、引人關注。百花盛開才是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黨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有力扶持下,各民族文學都獲得長足發展。一些文學創作基礎較好的民族又有新的提高,一些文字寫作歷史不長的民族有了特別明顯的發展,55個民族的漢語寫作整體水平大幅提高,民族語言寫作也達到了高水平。用維、漢雙語寫作的阿拉提·阿斯木,是維吾爾族近些年來第一個因為漢語寫作獲得“駿馬獎”的作家,他在維、漢兩種語言寫作方面都富有建樹。在本次評獎中,評委們明顯地感受到來自各個地區的藏族作家實力雄厚,他們不僅藏文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漢語寫作也很出色。對于本次評獎中8部用蒙、藏、維、朝、回、哈民族語言創作的獲獎作品,評委和專家普遍反映創作水平較以往有很大提高。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文學作為少數民族的精神創造成果,以其豐富多樣的表達、獨特瑰麗的氣息和蓬勃昂揚的生機,成為我國當代文學版圖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以翻譯帶動傳播,是加強中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辦法,這方面的需求量特別大,任務特別重,為了繼續推動它的健康發展,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歷史的經驗表明,少數民族文學對于漢語文學的成長、發育和活力生成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一輪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高潮的到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僅民族語言創作獲得極大發展,整個漢語創作也將獲得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以對歷史與現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倡導通過各民族文學之間千燈互照、光芒交輝,鑄造中國文學的整體輝煌。這同樣也是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