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體驗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
匯集近六百件珍貴文物的“牽星過洋——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昨起在青島市博物館開始布展。此次特展以東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作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發現,通過時空的穿越,為觀眾還原波瀾壯闊、橫跨萬里的航海貿易畫卷。據悉,數量如此眾多的文物同時展出,也創出青島市博物館歷年臨展之最。
萬歷沉船震驚世人
據了解,“南澳I號”與“萬歷號”沉船的發現,是當年震驚世人的水下考古發現。其中,沉沒于明代萬歷早期的“南澳I號”位于廣東省南澳縣三點金海域,因漁民潛水捕撈而發現。 2010至2012年,國家文物局組織水下考古隊對沉船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打撈出水各類文物超過30000件。 “萬歷號”沉船位于距馬來西亞丁加奴州東海岸約6英里海域。沉船位置于2003年確定,并于2004年進行打撈,采集出水文物7000多件。“萬歷號”的沉沒年代約為明代萬歷晚期。
再現海上絲路盛況
據廣東省博物館展覽部主任吳昌穩介紹,“牽星過洋——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特展由廣東博物館館長魏峻親率團隊精心策劃,該展曾獲2015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特展以東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作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的精美文物和詳實史料陳列,實況再現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盛景。這也是繼此前從新疆博物館引進 “天山往事”以及從甘肅博物館引進 “戈壁駝鈴”兩項展現陸上絲綢之路的特展之后,青島市博物館連續第三年在暑期黃金展季引進“一帶一路”主題特展。
展場架構海底實景
昨天的布展現場,用靛藍色覆頂、金沙色打底,“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展廳已全面裝飾一新,呈現出一派深海幽藍的景象,步入其中即有一種置身海底沉船現場的既視感。市博展覽部主任鄭海燕介紹,此次展覽還向公眾特別推出精美文創產品,并策劃多項互動活動。“牽星過洋——萬歷時代的海貿傳奇”特展將從8月5日持續展出到10月7日,屆時市博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將同期發布展覽資訊以及相關講座等活動。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李會展
相關鏈接:
精彩文物譜寫“傳奇”
●油畫木美人 兩幅在厚木板上的古代仕女圖像。畫面是兩個與真人一般大小的西洋美女,身高均160厘米,穿低領漢式襟衣。兩位“木美人”鵝蛋臉,鼻梁高挺,眼窩凹陷,立體感很強,有明顯的西洋人特征。研究者認為,此件“木美人”是我國最早的油畫作品,其藝術性不遜于意大利油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醬釉堆塑鳳紋六獅系甕 出自“南澳Ⅰ號”沉船,內裝漳州窯系青花碟259件,玉壺春瓶5件。廣東省博物館專家介紹,該甕為典型明代風格,甕上還有清晰的雛菊紋圖案。原來,當時海洋運輸為節省空間,裝載更多貨物,會把小件瓷器放到這種大型器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