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與朵云軒“一周一會”的日子
    來源:解放日報 | 曹靜  2016年07月29日09:59

    黃阿忠1952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朵云軒位置圖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朵云軒內景(朵云軒提供)

    當美術館用一張小小的門票將囊中羞澀的少年黃阿忠擋在門外時,朵云軒卻向這個家境貧寒、但對繪畫心向往之的少年敞開了懷抱。

    于是,在他的眼中,朵云軒的店堂,就是藝術的殿堂。

    上世紀60年代初,黃阿忠十二、三歲,喜歡畫畫。

    幾乎每個周末,這個少年都會獨自一人從曹家渡的家中出發,在忻康里坐上23路電車,到南京西路石門路站下,沿著南京路一路往東走。

    這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繁華地段。沿路,王家沙、功德林、少兒書店、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市百一店、沈大成、邵萬生……數不清的好吃好玩的地方,但都誘惑不了這個少年。他徑直走上兩公里多,一直走到位于南京東路422號靠近山西路口的朵云軒,然后在這里待上一整天,直到天擦黑,才戀戀不舍地出來。

    讓少年黃阿忠挪不開步的,是這里精美的文房四寶、各式畫具。那些筆墨、硯臺、信箋、筆洗、筆架、畫碟、顏料……吸引著他“貪婪”的目光。喜歡得緊,就大著膽子請店員拿出來,小心翼翼把玩一番后,萬分不舍地還回去。

    讓少年黃阿忠移不了眼的,是各式各樣的名家畫作。店堂內高掛著的,是任伯年、徐悲鴻、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這些現在動輒身價上千萬、只有在各大拍賣會上才能一睹芳容的名畫,當時就這樣掛在店堂內,供往來的人欣賞、購買、收藏。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畫作出現,又值得瞻仰、揣摩許久。

    有時候,還沒進門,光是隔著玻璃櫥窗,黃阿忠就能看到老師傅們坐在大堂,當場制作木刻水印。這是一門源自唐代的傳統技藝,以勾描、刻板、水印等手工工序復制中國畫原作,幾乎以假亂真。常常,老師傅身后掛著齊白石的蝦,手上就在套印著齊白石的蝦。師傅細致地一版版地調色、染色、套印,少年黃阿忠在一旁也不厭其煩地看得入迷。

    “對當時的我來說,它就是一個免費的美術館。”50余年后,黃阿忠充滿感激地回憶起朵云軒。

    真正的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同在幾百米開外的南京路上,卻用一張小小的門票將囊中羞澀的少年擋在了門外。而朵云軒卻隨時敞開著大門,向所有人開放。

    在一個家境貧寒、但對繪畫心向往之的少年眼中,朵云軒的店堂,就是藝術的殿堂。

    上世紀60年代,在少年黃阿忠與朵云軒“一周一會”的時候,朵云軒已是一位60余歲的“老人”了。

    時光上溯到光緒26年(公元1900年),當時全上海最出名的報紙《申報》,于7月3日至14日一連12天刊登了同樣的廣告,宣告了朵云軒的呱呱墜地。

    這家箋扇莊,“專辦牙玳竹木仿古雕刻蘇杭雅扇,詩箋信箋郵筒,東洋信封信紙,八寶印泥,京都凋翎羽扇,廣東葵扇等”,“以及文房用品,兼設書畫裝裱”。店鋪設在拋球場南二馬路(今河南南路九江路)口朝南洋房。1907年7月,設北號于拋球場朝西門面,即今河南中路317號。1911年2月遷至河南路三馬路(今漢口路)3號洋房內,即今河南中路299號。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河南路、福州路一帶,筆墨箋扇莊云集,朵云軒不過是其中一家。但它對所營商品的材質十分講究,重信譽,又在文房用品上著力開拓,很快脫穎而出。

    “朵云”以信箋聞名,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吳昌碩的入室弟子趙子云,專為朵云軒設計過一套仿古硯信箋,十分高雅;章太炎的一副墨跡,就是手書在朵云軒出品的宣紙畫箋上的;而張愛玲的名篇《金鎖記》,一開頭就這樣寫道:“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

    朵云軒經營有方,不出幾年,滬上不少文人雅士都成了它的座上賓。朵云軒逐漸開始經營字畫——依據書畫家們的知名度、藝術成就以及作品的尺寸款式等,制定不同的價格,將不同的“潤格”掛在店堂里明示。如有求購書畫者,可以向店員詢問,由店員向書畫家求取,朵云軒從中獲取一定比率的中介費。

    據說,當時與朵云軒“簽約”的書畫家有幾百人之多,求購書畫的更有大亨黃金榮、名醫石筱山等。其間也有諸多故事傳為佳話:

    張大千初到上海時,人生地疏,拜師無門,朵云軒介紹他投名家曾熙的門下,學習書法詩文;沈尹默初來滬上時不為人所識,潤格甚低,后經朵云軒的大力推介,名聲陡增;章太炎因不擅治理家業,經濟捉襟見肘,是朵云軒為其書法作品進行代理,甚至出資為其租賃新屋,幫助其安家……朵云軒與書畫界的關系日益緊密,也為書畫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朵云軒和其他老字號一樣,經歷了公私合營的曲折:

    1956年1月,歸屬黃浦區商業局文化用品公司;1957年1月與榮寶齋、九華堂、九福堂一道歸福州路424號上海圖書發行公司;1959年歸入榮寶齋,同年9月遷往南京東路422號;1961年元旦再度掛牌朵云軒至今。

    1959年之前的南京東路422號,原是老九莊綢布店,建筑風格中西合璧,天井式結構,二層有回廊。成為朵云軒之后,氣象一新:營業大廳寬敞氣派,正中高懸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八個大字,底下陳列著書畫、文具,甚至還擺出一套紅木臺椅,招待四方來客。

    這里往來者眾多,除了像黃阿忠這樣的愛好者,書畫家們亦是這里的??汀K麄冊诖苏剷撍?,交流切磋。有時,林風眠與營業員促膝交談;有時,翁闿運為讀者講授書藝。而郭沫若、田漢、紅線女、田家英、康生、陳伯達等人,都曾光顧朵云軒。是否一個轉身就錯過了某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這在少年黃阿忠身上也是極有可能的事。

    1966年“文革”開始,朵云軒改名上海東方紅出版社,店堂里高掛的水墨書畫變成了清一色的毛澤東詩詞、魯迅手跡。而此時的黃阿忠,不僅告別了朵云軒,也告別了上海,隨著歷史的洪流插隊落戶去了。

    辛苦的勞作之余,黃阿忠和他的伙伴們常常玩一個游戲,以排解思鄉之情。他們把記憶中南京路上那些好吃好玩的店家名號挨個報出來,從靜安寺一直到外灘。每當說出“朵云軒”三個字的時候,黃阿忠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時光荏苒。待到“文革”結束,冰雪消融,黃阿忠已從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畢業。

    1979年,他參加了“十二人展”,頗有影響。1982年起,他在上海、福建等地陸續開辦畫展,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畫家生涯。

    此時的朵云軒,也早已恢復了名號,據守在南京路這條“中華第一街”上。經歷過數次整修,門前的兩只巨椽大筆,仍然映襯著“門通九陌藝振千秋朵頤古今至味,筆有三長天成四美云集中外華章”的傳奇。

    作為畫家的黃阿忠依然常常出入朵云軒,買畫具,參觀畫展。此時的朵云軒,已不是他年少時的殿堂了。他的藝術世界里涌入了榮寶齋、盧浮宮,既有東方筆墨,更有西方語匯。他遨游其間,在畫布前涂抹著東韻西語中的清風美景。

    但黃阿忠不會忘記,是朵云軒鐫刻下一個少年對藝術的赤誠初心,也鐫刻下那個時代關于文化的純真與安寧。

    而時光也在不斷雕刻著這家百年老店。改革開放的大潮深深地影響了它。大堂里,少年黃阿忠們圍觀老師傅、品玩書畫的空間,被琳瑯滿目的柜臺占據; 在老一輩人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天井、回廊,也已讓位于現代商場結構。然而,無論它怎么改變,從繁華喧鬧的南京路走進這個梧桐掩映的殿堂,仍能頓感身心清涼。

    而朵云軒,也一如門外的那幾株梧桐,在改革的風雷中,有過迷茫困惑的痛苦,但在自我蛻變后開枝散葉,愈發根基深厚、枝葉婆娑。

    2015年,由朵云軒自籌資金5億元、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朵云軒藝術中心在徐匯濱江落成。如今,這個由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藝術品文創空間、中國非遺上海展示中心組成的藝術綜合體,正在它116歲的高齡煥發出青春的光芒。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完整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99热这里有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久久91精品国产91|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1区|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