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方:文學與繪畫齊進
《鄒士方畫集》與《鄒士方畫選》近日分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兩集共收入作者鄒士方20年來創作的中國畫作品60幅。鄒士方是多棲式作家。作為美學學者,他在上世紀80年代即出版了《朱光潛宗白華論》和《宗白華評傳》,是朱光潛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的重要人物。他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散文隨筆雜文集《春天的問候》受到冰心、端木蕻良、趙清閣、管樺、吳小如、黑嬰、劉章等大家的好評。散文集《名人紀實》受到周有光、張允和的好評。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美學、文學背景,他的中國畫創作就呈現出與同代畫家不同的風格,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作品于古樸中見清秀,在豪縱處見精微,大筆揮灑而不失于荒率,色彩斑斕而不失于媚俗,新奇而不怪誕,富有文人意趣和書卷氣息;受到眾多美術界名家的贊賞。鄒士方認為:“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熟悉的陌生人’,中國畫作品中的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等,給觀者的感受也應該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就是‘似’,‘陌生’就是‘不似’。這是‘似與不似’的辯證法。唯懂此道,并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深入堂奧。”他的作品不僅與晚清以降的各現代門派拉開距離,而且與當代的所謂“新文人畫”等派別拉開距離,彌漫著古代圣賢的不畏強權、卓世獨立的的孤獨感和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使觀者凝神靜氣,心胸不存芥蒂,靈魂得到洗滌,向善之情油然而生。他開創出“有故事的山水畫”,景中人物不再是傳統山水的“點綴”,而成為畫面中的“點睛之筆”,指引觀者探究畫面背后的傳奇故事,思索畫面深處的意蘊,從而產生無窮的聯想,咀嚼韻外之旨,捕捉弦外之音。(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