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風物在手——傳統扇面藝術
    來源:光明日報 | 張捷  2016年07月18日00:00

    浴馬圖(宋代) 佚名

    秋窗讀易圖(南宋) 劉松年

    汀樹釣船圖(明代) 謝縉

    絹扇(清末)

    象牙柄蒲葵扇(清代)

    編竹扇(戰國)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傳承。扇畫是傳統中國畫中特有的形式語言和藝術奇葩。扇子在古代有“搖風”“涼友”等別稱,在電風扇、空調普及之前,扇子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暑良助,自始畫家和文人在扇子上繪畫書寫之時,扇子開始從單一的實用性而走向功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從而變為文人雅士手中的一柄玩物:“雅扇”。因其小巧便攜故而影響廣遠,所以又可稱之為“一種能夠游走的藝術”。

    相傳早在禹舜時代扇子就已出現,晉朝崔豹在其《古今注》中就曾記載“舜作五扇”。而隋朝之前,扇子多以綾絹、禽羽、竹篾等材質制成,而后又有象牙扇、檀香扇等。扇子的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為竹扇、絹扇、羽扇、葵扇和麥稈扇幾大類;按形制又可分為宮扇、團扇、掛扇、綢舞扇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并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等其他國家。扇子的歷史可上溯到遠古時代,從“舜始造扇”到今天,扇文化歷經了漫長的歷史變遷。商周時期,人們用雄雉雞絢麗斑斕的長尾制成“翟扇”,并出現了長柄的“雉扇”,此時扇子成了帝王威儀的象征。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銅壺刻有一仆人手執長柄扇替主人煽風的圖案,這是目前發現較早的扇子形象。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了用動物尾毛做成的拂塵,稱之為“毛扇”。江南人則以白鵝羽毛制成“羽扇”來貢奉朝廷。至漢代,絲織業開始發展,又出現了“紈扇”。唐朝曾將宮扇材質改為孔雀羽毛。大約在宋朝時,出現了今日常見的折扇并逐漸延續至今成為人們用扇的主流。但宋人以繪畫形式表現在扇面上卻只是以絹素制作的“紈扇”,因其形制橢圓,故又稱“團扇”。在折扇上題詩作畫始于明代永樂年間,由此又繁衍出另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樣式,因折扇能夠折疊而且便于攜帶,很快成了文人墨客吟詩作畫抒發情感的雅物。折扇發展到明代嘉靖年間,由于江南地區盛夏酷暑炎熱的氣候特點,因此產生了杭扇、蘇扇、寧扇等幾大制扇流派。

    傳統扇畫藝術的發展與盛行主要集中在宋代和明清幾個朝代,而宋代又以南宋最為繁盛。元朝因其歷史短暫,所以僅有少量的團扇繪畫流傳至今,其畫風基本延承宋人筆墨風格為主。扇畫又可分為帶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便于保存而除卻扇骨的“扇面”(亦稱“便面”)。宋人團扇以絹本為主,中立一骨而能手執揺曳,但因歷史久遠已無完整的成扇存世。折扇成弧形而以多根扇骨支撐,扇面以紙質為主(偶有絹質),由多層薄宣粘合而成,因時常收放折疊故留有折痕,紙質材料又有金箋、發箋、素白、烏黑等種類。晚清民國時期的書畫成扇相對存世多一些,成扇之扇骨以竹、木、牙等材質為主,形制不一,有些扇骨上還雕以人物、山水、花鳥、魚蟲、書法、圖案等等,以陰陽、薄意法為之,刻工精細巧妙,與扇畫藝術相得益彰,極具風雅。在扇面上表現書畫不同于平面,構圖布局十分講究,尤其折扇,要有特殊的視覺延伸感,既需按照折扇逐漸打開后弧形的“游目”方式、從右至左的觀賞特點來進行創作,還需考慮折扇上寬下窄的特點來進行筆墨構圖上疏密、輕重的視覺平衡。明代書法家祝允明,曾經把在折扇上作畫比做美女在瓦礫上跳舞。所以書畫名家的成扇或扇面潤格往往不以尺幅大小計算,而是單獨計價,價格遠高于同尺寸的冊頁小品。扇畫山水往往以小見大,咫尺千里,意境深遠,畫家在構圖布局時尚需丘壑內營,山情水色,成竹在胸。花鳥畫則多取四季花木,疏簡折枝,翎毛魚蟲,梅蘭竹菊,奇石野草,窮理盡性,精思巧構。人物畫多寫松蔭策杖,臨流撫琴,崖壑高士,亭閣仕女,漁樵耕讀,形神兼備。而扇畫藝術從經營位置到行筆運墨再到題跋鈐印,都要做到匠心獨具,筆隨意轉,才能得以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出無限的筆墨意境與精神本源。

    古代扇畫藝術是傳統中國畫門類中特有的語言形式,歷代畫家借以抒情達意,或寄樂林泉,放懷自然,或以物言志,含情蓄意。在傳世的許多明清折扇中,畫家們借景托物,寫心寫意,比興多方,精于此道者,燦若繁星。超然脫俗的丹青佳作,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許多經典的扇畫藝術更是后世賞習、研究、臨摹、借鑒的范式與楷模。縱觀中國繪畫史,我們領略傳統中國畫藝術博大精深的同時,也得益于歷史給予我們的豐厚藝術資源的滋養。每一個時代筆墨技法、風格語言和師承變革都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明清以來文人畫家們融前人之精髓,采自然之精靈,創造了許多優秀技法,留下了豐富的珍貴畫跡,令人嘆為觀止。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創作和研究,從而進行新的藝術探索,無疑都有著借古開今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歷代中國畫藝術語言的精神表現都重視主觀思想和客觀景物的對應和諧,他們懷抱自然,草木皆情,將筆墨的形質與畫家的情趣、學養、品性、胸襟、抱負等精神內涵相融合。畫家通過對自然表象的真切感悟轉化為人文境界的匠心獨運,此時的景物已不再是客觀自然的真實描摹和狀物再現,而是畫家心靈意象的自然流露和精神寄托,是真情實感的自我人格寫照。于是,筆墨、語言、風格、意境就有了更為生動鮮活的多元呈現。

    扇畫藝術形式語言多元,或寫危崖高聳,山石崚峋,幽谷空蒙,飛瀑如練;或畫老松虬曲,繁陰如蓋,溪流潺潺,空亭憑欄;或作漁舟泊岸,江闊帆遠,暮色蒼茫,水天相接。一派悠然自得景象,意境或清曠,或蕭寒,或淡遠。或奇花異卉,爭鮮斗艷,棲禽高鳴,秋蟲低唱;梅開寒枝,蘭吐幽谷,竹搖溪頭,菊落籬邊。要在扇畫上充分表現藝術本體精神,注重于筆簡意遠、清逸疏淡之中做到情滿意足,筆墨須疏密有致,輕重得體,提按轉折,收放自如,陰陽向背,靈動多變,小中見大,境界彌開。上海博物館藏有明代永樂、宣德年間謝縉所作《汀樹釣船圖》為最早的折扇山水,當時的姑蘇城經濟繁榮,宮廷院畫勢力日薄,浙派也漸入末流,“吳門畫派”起而代之。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為首的吳門畫派,他們技藝全面,題材廣泛,從明代成化到嘉靖年間,吳門派繪畫最為活躍。清代吳榮光在其題跋中說“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為書畫,蔚為吳下人書畫扇面之風氣”。是后,書畫折扇風氣大盛,名人顯貴,名家流派遂成明清以來獨具一格的書畫形式。至明末,松江畫派、武林畫派、清初六家、宣城畫派、四高僧、金陵畫派以及揚州畫派等等將折扇繪畫藝術做了進一步的推進與繁榮。

    流派紛呈、名家輩出的明清時期,以各自不同的筆墨語言和藝術精神加以傳達,并將文人畫的詩、書、畫、印相結合,大大豐富了扇畫藝術的表現力,他們的藝術成就受益于對前人藝術精華的汲取、啟迪、借鑒、融合、變革,并生發出嶄新的藝術生命。當我們面對傳統經典作品高山仰止的同時,并在學習、研究、探索中逐步成長和前行,使傳統中國畫藝術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

    (張捷)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 www.国产精品.com|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