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
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們都會為讀者奉上由編輯部遴選的一份書單。我們選書的標準兼顧人文性、思想性、獨創性、品質和趣味,重點關注思想、社科、歷史、傳記、文學、藝術、科學、童書等類圖書。望能有助于大家選書讀書。
《我們的中國》(全四冊),李零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6月第一版,298.00元
繼對《論語》《周易》等加以解讀的《我們的經典》之后,學者李零又出新作《我們的中國》。這部新作將歷史、地理、考古等共冶一爐,包含《茫茫禹跡》《周行天下》《大地文章》《思想地圖》四冊。《我們的中國》醞釀、籌備乃至完成跨越十幾載,其間李零一邊搜集資料、翻閱史料,一邊多次前往中國各地考察地理風貌與歷史遺跡(如中國上古以來重要城址、戰場等),將書齋鉆研與田野調查相結合。書中既有論著、學術隨筆,也有考察筆記,近九十萬字篇幅,配有四百幅圖片。全書四冊所關注的對象和闡釋的角度不同,講述“中國”大一統國家形成過程,追尋孔子、秦始皇、漢武帝的周游履跡,亦觀照中國古代地理視野、思想走向,兼具實地訪古與精神思辨。
《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徐晉如著,林語塵繪,長春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39.80元
本書解讀晚唐到宋亡的十余位詞人,作者自述其方法是“以詞人的人生出處,反溯其性情,而又因其性情,更去賞會其作品”。因此,這不是一部普通的詩詞賞析著作,而是一段對唐宋詞人心靈探索之旅。在作者筆下,溫庭筠內心純凈,“只是單純地追尋快樂而已”;晏幾道“寧愿陸沉下位,也不愿稍改自己的狷介,與這個荒誕的世界做哪怕一點點妥協”……作者特別能欣賞悲劇美學,故喜歡的詞人往往都屬人生失意者,激賞的詞作幾乎均為那種泣血和淚之作。書中對當代特受追捧的蘇東坡、李清照的詞評價不高,難免惹來一些爭議,但這些地方,也許正可見出作者的人生哲學和性情。另外作者還是杰出的詩人、詞人,能從專業角度分析詞的寫作,用詞人之心感觸詞人,這點恐怕是單純的學者難于做到的。
《望春風》,格非著,譯林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48.00元
鄉村,是中國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使得“鄉村”這個概念發生了新的變化。《望春風》以半個世紀中國鄉村中的人物命運和歷史變遷為焦點,重返時間的河流,對逝去的故鄉和老去的故人做了告別。《望春風》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代鄉村倫理和歷史變革。相對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風》消除了通俗與精英二元對立的思想,提煉通俗生活中的精英品質,發掘普通人的高貴品質,更多地關注鄉村的人情之美,因而更具暖色。閱讀《望春風》,讓我們在感受久違的漢語之美的同時,更感受到不為世俗所左右的求索,感受到一個時代最沉重的呼吸和每個人最隱秘、最堅固的困惑。在呈現危機的同時,又讓我們體會到希望。
《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綠妖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2.50元
這是作家綠妖應《讀庫》主編張立憲之約完成的記錄、解讀臺灣農業的“命題作文”,卻不囿于命題本身,以別具視角的紀實筆觸讓我們得以一窺臺灣農業生態與農民群體的現狀。作者并非出身農家,基于對接觸臺灣鄉土社會的興趣,對有機果蔬、糧食生產的好奇接受這個任務。作者數次深入臺南、臺中、臺東等地鄉村走訪、考察,直接參與、觀察當地農民的勞作、農會的會議、農產品的流通,采訪60多位農民和10多個民間團體,最終這些努力和思考以深入、細致、相對客觀與文學性并重的特質呈現在書中。這些寫作姿態嚴謹而文字風格清新流暢的內容不止為大陸讀者開啟一扇觀看臺灣農業的窗,其中臺灣農民所面臨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方式,政府和農民的關系,等等,對我們也不乏啟發。
《童眸》,黃蓓佳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22.00元
作品描寫了上世紀70年代蘇中小鎮“仁字街”上一群孩子的成長故事。白毛、朵兒、馬小五、彎彎等在積淀久遠的“仁字街”上過著清寒的童年生活,然而他們的心智和心靈卻和父母一樣,經歷了社會生活的洗禮。他們漸次長大,難忘的童年永遠印刻在“童眸”中。按照別林斯基的說法,每個正派孩子都會面臨突變。在這之前,大家把他們當孩子,他們也把自己當孩子,不管家庭環境多么不如人意,父母和大人們總會盡其可能呵護;可是到了青春期,他不愿再被當作孩子了,眼光越來越銳利,看出了成人社會的種種虛假、不公,意識到過去所知的世界并不真實,這使他們恐懼,也會因此爆發或反抗。顯然,黃蓓佳寫的正是孩子步入成長階段時所看到的令他們驚懼的真實世界。
《惠此中國:作為一個神性概念的中國》,趙汀陽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2.00元
何為中國?又如何理解作為一個歷史存在的中國?近年來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話題。但之前的討論基本局限在歷史學界,而在本書中,趙汀陽給出了一個哲學家的回答:“早期中國的四方萬民為了爭奪最大物質利益和最大精神資源的博弈活動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旋渦’動力模式,旋渦一旦形成,就具有無法拒絕的向心力和自身強化的力量”,由此形成了中國。哲學家的概念話語、思維方式,對我們思考“何為中國”的問題或許能提供別樣啟發。
《天神與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郭靜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189.00元
中國傳統思想的源頭在于中國先民的巫覡文化,上古巫覡信仰經歷了一個理性化、哲理化的過程,這一點很多思想史家、哲學史家(如李澤厚、陳來)已有所論述,然其具體細節如何,還不甚明了。在這本一百二十余萬字的著作中,作者大量運用考古材料,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并結合傳世文獻,對上述問題作了深入探究,得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雖然是相當專業的著作,但普通人讀來也會覺得有趣。
《啟蒙時代(下):自由的科學》,[美] 彼得·蓋伊著,王皖強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99.00元
《自由的科學》是彼得·蓋伊巨著《啟蒙時代》的下卷,與上卷《現代異教精神的興起》一起,構成了作者對啟蒙運動的完整闡釋。上卷分析了啟蒙哲人對基督教世界的反叛以及對古典異教思想的召喚,本卷則論述了在大勢所趨的經濟和文化變遷中,啟蒙思潮如何席卷科學、藝術、社會科學、道德與政治、教育等領域,現代性如何逐步成形。
《美利堅共和國的締造:1776—1787》,[美] 戈登·S.伍德著,朱妍蘭譯,譯林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98.00元
本書是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戈登·S.伍德代表作之一,1970年問世后獲美國史學界最高獎項班克羅夫特獎,在美國早期史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對從《獨立宣言》發表到聯邦憲法頒布的十余年間美國政治文化的復雜變動作了全景式記錄。學界認為,戈登·S.伍德把美國革命作為一場思想革命對待,在很大程度上“重新界定”了美國革命的內涵與意義。對于研究美國立國史、立憲史,這是一本繞不過去的經典之作。
《林紓家書》,林紓著,夏曉虹、包立民編注,商務印書館2016年5月第一版,38.00元
本書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林紓訓子家書,共104通,信中林紓向子輩傳授處世之道,可見傳統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透露出社會新變于傳統家庭的沖擊;其二為經林紓批閱的四子林琮的作文13篇,展示了林紓教讀古文的方法及評判標準,可感其力延古文之一線的殷殷期許。書中所收書信、作文多為首次整理,北京大學夏曉虹教授參與編輯校注,夏教授自言為其“所編書中費力最多的一冊”。
《城:我與北京的八十年》,孔慶普著,東方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2.00元
今年88歲的孔慶普先生,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設局工作,參加了北京城墻、城樓的拆除工作,見證了老北京城的消逝。在這本回憶錄中,他一方面講述自己的生平故事,另一方面記錄北京城古建筑拆毀、修繕與維護的往事,其中關于那些城墻、城門、古橋、牌樓、門樓的技術資料,以及反映那些古建筑風貌的老照片,都彌足珍貴。
《過去的痛:梅·薩藤獨居日記》,[美]梅·薩藤著,馬永波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57.00元
這是一部極富勇氣與內省意識的自我記述、剖析、詰問之作,作者薩藤是美國作家、學者。在聲名日隆、事業上升后她選擇歸隱、獨居,本書源自她的獨居日記,包括《過去的痛》《夢里晴空》兩部分。這些細述作者面對情感打擊與身體病痛時心路歷程的文字,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獨藥師》,張煒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36.00元
晚清的膠東半島,教會學校及西醫院初步興起,革命起義風起云涌,半島地區的首富——“獨藥師”第六代傳人季昨非陷入與養生前輩的對峙糾纏、與西醫麗人的纏綿悱惻……在長生、愛欲、革命之間,這個曾經清閑無為、作風虛浮的少爺能否接過傳承百年的衣缽,守護日漸式微的季氏家業?他在革命的召喚中又該何去何從?在小說里,張煒展現了一個奇異瑰麗的養生者的精神世界,讀來讓人欲罷不能。
《張充和詩文集》,白謙慎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6月第一版,79.00元
繼六年前問世后深獲好評的《張充和詩書畫選》,藝術史學者白謙慎又受張充和之托編選了這本詩文集,不同的是此書問世時作者已辭世。這本書中收入張充和不同時期的散文、隨筆、小說特別是古典詩詞作品,集中反映了這位“民國才女”的文學造詣,書中也不乏張充和的繪畫、書法圖片,與文字部分相得益彰,極富古雅韻致。
《一九○六:英倫鄉野手記》,[英]伊迪絲·霍爾登著,紫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88.00元
作者伊迪絲·霍爾登是英格蘭愛德華時代的鄉村女教師,1906年,她以日志形式記錄了英國鄉野一年里的種種物候現象與自然風情,草木蟲魚鳥獸,無所不及。細膩生動的文字,數百幅精美的手繪水彩圖,佐以眾多英倫詩人佳句與歲時諺語,展現了濃濃的博物情懷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中文版從翻譯到印制都非常用心,尤其全書主體文字采用手抄形式,平添一股藝術氣息。
《納博科夫的蝴蝶:文學天才的博物之旅》,[美]庫爾特·約翰遜、[美]史蒂夫·科茨著,丁亮、李穎超、王志良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88.00元
很多納博科夫迷乃至一般文學愛好者都知道納博科夫不但是偉大的作家,還是蝴蝶學家。但這是怎樣一位蝴蝶學家?其研究達到了什么水平?本書結論是,納博科夫是一流的鱗翅目專家,在觀察方法、發現新種、蝴蝶分類等方面均有卓越貢獻。本書既有納博科夫精彩人生的講述,也有美麗紛繁的蝴蝶世界的呈現,重心則是納博科夫蝴蝶研究及其成果從被遺忘到被重新發掘出來、從受質疑到獲肯定的經過。奇人異事,頗為好看。
《心理學》(第三版),[美]丹尼爾·夏克特等著,傅小蘭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168.00元
本書由哈佛大學四位知名心理學家撰寫。作者們發誓讓心理學“成為學生背包里最有趣的東西”,因此這套心理學教科書在權威、嚴謹的同時,讀來也非常輕松、有趣。書中呈現了完整的心理學學科體系,描繪了學科發展的最前沿地帶,并展示了這門科學與日常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不但適合心理學專業人士研習,也適合一般愛好者閱讀。
《造夢者:迪士尼如何點亮神奇的創意》,[美]馬蒂·斯克拉著,冷迪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69.90元
迪士尼幻想工程創意總監馬蒂·斯克拉在迪士尼工作了54年之久,見證了全球12座迪士尼主題公園的誕生。在書中,馬蒂細述了他是如何帶領幻想工程師“造夢”的,首次揭開了迪士尼樂園背后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造夢者》不僅濃縮了迪士尼幻想工程師的創意法則,更是一部迪士尼樂園的發展史。
《九十九種垃圾加一記妙想:一部發明家和發明的古怪歷史》,[英]特雷弗·諾頓著,高天羽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45.00元
如該書副標題所說的那樣,這本書里充滿了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實踐,惟因如此,發明家才能不斷探索和嘗試,最終創造出造福人類、推動文明進步的發明來。該書作者是海洋生物學專業的科普作家,他的另一部作品《冒煙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齒》幾年前已在中國出版,也相當精彩有趣。
《小熊學校》(14冊),[日]相原博之文,[日]足立奈實圖,彭懿、周龍梅譯,童趣出版公司編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235.20元
《小熊學校》每冊故事安靜柔軟,卻又耐人尋味,幾乎每一冊都有并不強烈的、小小說式的戲劇性轉折。保持文本創作的克制,沒有過分的抒情,沒有驚心動魄的歷險,淡淡的、回味綿長的生活故事,是一則則意味深長的成長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