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時代的作家養成
網絡作家海棠
《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劇照
海棠今年28歲,穿平底鞋,白色網球裙,一點口紅都不涂,純素顏來接受采訪,如果不是肩上隨意掛著個價值數萬元的名牌包,就會給人大學生的印象。而事實上,她已是身價數千萬的當紅網絡作家。三年前還在讀書時,海棠玩著寫出了一本小說《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以下簡稱《陳白露》)如今被改編成網劇,正在愛奇藝播出。三年后,她又出版了同名小說第二部,乘著IP熱,這兩本小說的影視改編權給她帶來千萬收入。
海棠在大學里讀戲文系,但并不志向成為職業編劇。經過《陳白露》改編成劇的一番歷練,她的這個想法更明確了。在海棠看來,一部小說乃至一部影視劇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作者輸出的人生觀,編劇的工作是技術活兒且條框多,會束縛創作。“《陳白露》里我呈現的是獵奇,一句話:落馬的貪官女兒的故事。其實我并沒有寫出更有新鮮感的東西,有陳白露的這個身份設定就可以賣了。”海棠斬釘截鐵地說。
寫《陳白露》時,海棠還在讀研究生,閑極無聊在豆瓣網上以這個題目寫了第一篇,當時沒有醞釀一部小說的故事架構,動機和表達都很簡單:開心就好。沒想到,這篇文章被網友放到人人網尋找人物原型,熱度很快就擴散開,她在豆瓣網上的粉絲從300人一夜暴增,網友們催她繼續更新。現在,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小說女主角“陳白露”是受曹禺名劇《日出》的啟發,都是交際花,但海棠說,起初標題只是隨手一寫,沒有任何聯想和對照。“寫完第三篇后,我在百度上搜‘陳白露’三個字,幾乎都是我小說的信息,甩開了曹禺的陳白露,幾乎找不到了。對一個學文學專業的人來說,那種成就感無可比擬,你建構的這個人物蓋過了經典!”海棠在隨后兩個月里一氣呵成地寫完了整個故事,一半虛構,一半寫實。
小說《陳白露》出版后沒做任何宣傳,銷量超過20萬冊,已是暢銷小說的級別,海棠的微博和豆瓣賬號也擁有大批粉絲。此后的兩年里,出版社、影視公司紛至沓來,同名網劇開拍時成本已經通過廣告收回。海棠參與了網劇劇本策劃和演員甄選,改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通過梳理小說粉絲留言、評論,找到那些被提到次數最多的情節,就是這個故事最戳中人情感的部分。海棠感到意外的是,被提到最多的情節是無關緊要的,陳白露抱著撿來的流浪狗說:“你有大房子了,我也有了。”這句話,只是她當時的隨手一筆。研究粉絲留言給海棠很多啟發,她認為讀者反饋對寫作幫助很大,“如果現在有新人問我,怎么能成功,我的經驗是多寫,寫得多收到的反饋就多,如果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后,會得到千萬級增長的反饋。”
三年后,海棠再推出《陳白露》第二部時,影視改編版權已高達千萬。影視公司囤積IP風潮下,最貴的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版權已經過億;普通作品,只要在網絡上每篇更新被轉發過千,賣到2000萬至3000萬很尋常;初入行的新人作品,改編權都能賣到10萬至20萬。作家也有了和網紅類似的職業屬性,不再門檻很高,不再論資排輩,不再清貧度日,網紅經濟為文學愛好者打開了一扇寬大的門,而大浪淘沙,怎樣才能留得住,是新的考驗。
《陳白露》第二部小說出版時,海棠依舊不做宣傳,銷量很好,她也依舊不著急寫第三部。“每個行業都一樣是金字塔形的,大量粗糙的行活在底端,尖就那么一小點,很少幾個人。想做尖兒的人只要保證作品質量就好,跟風而上的大量作品唯一帶來的影響是水漲船高,推動價錢飆上去。”海棠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你說一部小說成功,是因為文筆嗎?故事嗎?我覺得都不是,其實是看作者提供了怎樣的人生觀。三年里,我拒絕了很多找我寫續集的人,因為我清楚我的世界觀、人生觀沒有升級。等我寫第二部時再回看,第一部里70%的觀念自己都已經推翻了。”(金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