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樓莊子發現古墓群 考古發掘26座,共出土有價值文物20余件,距今約2000年
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網絡截圖)
銅鏡、陶罐、瑪瑙珠、銅帶扣、石紡輪……近日,昌吉市頭屯河樓莊子古墓群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結束,在考古發掘出的26座墓葬中,這些陪葬品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7月12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新疆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艾濤,他是此次考古隊的領隊。據他介紹,此次挖掘,共出土有價值文物20余件,根據墓葬形狀結合遺存,推測其年代約為東周至秦漢時期,距今約2000年。此次考古挖掘由新疆考古研究所、昌吉州文物局、昌吉市文物局共同進行。
樓莊子墓葬群是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發現的墓葬遺址,位于昌吉市硫磺溝鎮樓莊子村西南11公里處,呈西南-東北走向,分布于頭屯河西北岸的一級臺地上,分布面積5000平方米。
昌吉頭屯河樓莊子水庫工程是列入國家重點扶持的新疆水庫建設項目。項目工程開工前期,為配合該工程順利進行,相關部門對工程現場進行了調查并確認項目區有26座古墓。
經自治區文物局批準,6月22日,考古發掘工作開始。通過考古發掘證實,此次發掘墓葬均為圓形土石混合封堆墓,在地表由自然卵石加土堆成圓丘狀低矮封堆,土多石少,石塊半埋于土中。
封堆直徑多為3-5米,高0.2-0.4米;墓群以偏室墓為主,且靠北偏室。還出現了疑似動物陪葬穴,陪葬動物為馬。
此次考古挖掘歷經半個月,共發掘26座墓葬,出土20余件文物,包括銅鏡、陶罐、瑪瑙珠、銅帶扣、石紡輪等陪葬品。
昌吉市文物局局長劉懷勝說,這批發掘出土的文物,不僅為人們展示了東周至秦漢時期的喪葬風俗,同時為研究古代人類在昌吉頭屯河流域的生活狀況和昌吉歷史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