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詞語疾風中的涼山 ——2016年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中的民族元素
    來源:文藝報  | 黃尚恩  2016年07月11日08:06

    6月25日至7月1日,由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詩刊社、四川省作協、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昌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6年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舉行。

    涼山境內聚集著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14個世居民族。各民族同胞在這里共生共榮,多民族文化的交織與碰撞,造就了涼山獨特的文化氣質。涼山有著深厚的詩歌文化傳統,是一片詩歌的圣地,名揚國內外的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瑪姆特依》就誕生在這里。那些浩如煙海的民間歌謠和說唱,已經讓這塊浸潤著詩性的土地,無處不在地張揚著一種詩的創造力。中國作協副主席、彝族詩人吉狄馬加說,在彝人的世界,詩歌是處處可以感受到的存在。在這里,不管是文字意義的表達,還是口頭生活的語言,都充滿詩歌的形式。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2016年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必然會浸染著豐富的民族元素。6月26日,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彝海結盟”80周年,“五彩涼山,情深意長——劉解先、劉蒙書畫作品展”在西昌火把廣場藝術長廊舉行。1935年,劉伯承和小葉丹在彝海歃血為盟,保證了中國工農紅軍順利通過涼山,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為紅軍主力保存了寶貴的有生力量。在涼山,還有近萬名彝族青年參加了紅軍,涼山和涼山的少數民族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劉解先、劉蒙是劉伯承元帥的子女,他們以此次展覽紀念彝海結盟的情深意長。

    詩歌周期間舉辦了多場朗誦會,在每一場聚會中,詩歌、音樂、舞蹈相互輝映。歌謠“朵洛荷”曼妙如花、高貴典雅;高亢的彝族“阿都高腔”將人帶進彝人的愛情世界;悠揚的酒歌、情歌,飽含祝福、首首動人;熱情似火的山寨之舞讓人忍不住心隨蕩漾……最為特殊的一場朗誦會是“我,雪豹”交響音樂會。作曲家胡銀岳為吉狄馬加詩作《我,雪豹……》創作了交響樂。音樂會由指揮家唐青石指揮,涼山交響樂團演出。傳統和現代交匯,詩歌與音樂交融,讓人深切體會到雪豹的孤獨、恐懼,使人心靈顫動。

    此次詩歌周舉辦了三場主題論壇,近30位中外詩人從不同角度對“詩歌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葡萄牙詩人若澤·路易斯·佩肖托認為,民族性在詩歌中一直以多種方式體現,也許并不明顯,卻是事實。詩歌總是受到創作地點的影響,因為詩歌的用詞以及價值觀念與當地的特殊文化氛圍密不可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詩歌極具地方特色,好像透過詩歌就能窺探到某個地域深處的東西。

    地域性、民族性的存在為我們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可能。英國詩人李道認為,在不同時間和地點里,民族、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差別,與生物多樣性的事實一樣自然、必然和不可避免。因為它們的獨特性,所有在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差異都要被尊重和熱愛。不包含對“細微特質”的熱愛,任何一個普遍主義者的幻想,都是可憎惡的。西班牙詩人阿爾貝托·彭博引用加利西亞文人維森特·里斯特的話說到,“只有懂得從差異中學習,從獨特中收獲,一個民族的生機才會旺盛。也許對別人來說是致命的東西,于我們而言,卻意味著生命之本,我們精力充沛地感受著它,勇氣十足地宣揚著它。每一個民族都終將還原為它本來的樣子。”

    詩人李少君認為,由于地方性詩歌的興起,當代詩歌進入了一個群雄逐鹿、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的時代,也有人形容為詩歌的“春秋戰國”時代。詩歌的地方性除了激發詩人的創造力之外,無疑還將帶來詩歌的普及,培育詩歌的閱讀市場,夯實詩歌的基礎,然后,也就自然地帶動詩歌的上升與發展。普米族詩人魯若迪基說,書寫出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艱難的,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文學理想,那就是,讓更多的人通過詩歌了解豐富燦爛的普米族文化。

    也有很多詩人對單純強調詩歌的地域性、民族性提出反思。克羅地亞詩人達米爾·索丹談到,詩歌創作起源于對個人性、地域性、民族性的辨認,但優秀的詩歌作品總是不自覺地體現出對于普遍性、人類性、世界性的追求。如何在創作中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是每一個詩人都要面對的課題。意大利詩人馬爾科·卡沃斯就認為,民族性、地域性是我們在進行詩歌創作時的一個重要維度,“在這一維度里,我感到安全,甚至渴望”。但有時候,他也會因為局限在這一潭死水中而感到難過和恐懼。但沒有其他辦法,只能不斷地去感受它,表達它,“地域性可以抑制我們,也可以拯救我們”。

    甚至有些詩人認為不必過多強調詩歌的地域性、民族性,而要強調其世界性、普遍性。丹麥詩人尼爾斯·弗蘭克認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也許遭遇各異,但隨之產生的感情大同小異。我們有相同的悲痛,相同的無力感。我們對虛偽、貪婪、自負都有著深刻的反思。詩歌是用來表達這些共同感情的。有些深刻的東西無法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表達,只能寫進詩里。也許這正說明了為什么世界各地的詩人比普通人更能理解彼此。

    挪威詩人莎拉·卡米爾講了一個場景和故事來表達她對“詩歌的世界性”的看法。有一天,她帶著孩子去一家私人療養院,去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婆婆。在那里,她聽到一首詩,大意是:“一個奇跡降臨,兩人變成一人;一個奇跡降臨,兩人變成三人。”這是旁邊一個穿著藍裙子的陌生老太太朗讀的。莎拉·卡米爾說:“當時我們挨著坐在等候室的沙發上,她為我讀這首詩時,我們都會心一笑,然后低頭看著我懷里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我輕撫著兒子的頭發,她摸摸我兒子的小手指,我不禁也念起了這首詩。我們兩個都明白這首詩蘊含的意義,也無需多言。這就是詩歌的世界性。”

    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但又試圖尋找彼此之間的共同之處。這是此次詩歌周活動的一個特色。詩歌周期間,還在諾蘇詩人之家舉辦了“時間切割的影像——吳久靈攝影作品展”。展覽展出了攝影家吳久靈拍攝的數十幅彝族人像作品。他常年在大山深處行走,希望通過攝影作品真實反映彝族地區的發展概況。他說,攝影者對生活要有激情,更要有一顆善良之心。要關注社會,回報社會,感恩社會。做到了這一點,攝影創作有拍不完、攝不盡的題材。參加活動的中外詩人就在展覽現場朗誦詩歌,相互交流,而詩歌、音樂、舞蹈、圖像都成為極其有效的溝通媒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99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