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廖公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郝隨穗  2016年05月09日07:47

       清康熙五十年,陜北深山大溝之中的安定城,從城東門而出、沿秀延河而下不到5里路的河畔上,古寺鐘聲輕揚,石雕的萬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栩栩如 生。一尊尊似乎有著生命的佛像從東晉太和年間始蝸居石窟內,坐看繁花開落,靜觀流云舒卷。多少年過去了,偌大的石窟里從來都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盛世景象,萬 余尊佛像活靈活現、千姿百態。1000多年來,它們在這里的風沙侵蝕中十分安靜地閱盡紅塵繁蕪。

      走進石窟,似乎走進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中,這里的悲歡離合皆被一尊尊、一組組石雕的佛像演繹得淋漓盡致,紅塵間的凄風苦雨、榮華富貴化作不息的晨鐘暮鼓,回蕩在安定古城堡和秀延河川的村寨里。

      古寺名曰鐘山石窟,又名萬佛巖、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等,石宮寺這個名字為大家熟知。歷史上這里周圍古塔林立,寺院延綿,古建成群,僧眾 500多,是方圓500里佛教盛會的主要聚集地,也是我國西北佛教傳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石窟規模宏偉,氣勢壯觀,其藝術價值可與敦煌相媲美。石窟歷代香 火不斷,有“人間勝地”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必經之道。石窟內外發生過多少傳奇故事,流傳著多少神奇的傳說,惟有這里的一草一木知道。石窟一角的幾株 菩提樹就是神奇力量的化身,石窟門前的絲綢之路至今留存著駝隊走過的足音。

      古寺對面有條公路,這路看似坑坑洼洼,卻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路旁至今有幾孔石窯,敗落的只留下大致的輪廓了。據說當初這幾孔窯洞的修建,就 是當時地方官員為了給途經安定的絲綢之路人馬留宿而專門準備的。如今這一排在歷史的風雨中飄搖了漫長時光的石窯洞一息尚存幾近倒下。荒草萋萋的院落里殘瓦 碎磚撒落一地,記錄著絲綢之路上的一段重要旅途。

      古寺對面亦有一條深溝,山大溝深可通四周群山百村。溝里有小溪流淌,匯入古寺前的秀延河中。兩條河一橫一豎形成了“丁”字形。此溝每到雨季就有 山洪發泄,洪水勢頭不小,翻江倒海般地狂烈。于是每到雨季,山洪爆發之時,田地毀壞、道路中斷,切斷了通往縣衙和對面鐘山石窟的道路,當地村民深受出行之 苦,趕往鐘山石窟的四方香客也倍受過河上岸燒香拜佛的煎熬。

      公元1713年的一個秋日,大雨滂沱,時任安定知縣的廖均,冒雨站在山洪暴發的河堤上查看災情,當他看見一片片田地被毀,一孔孔窯洞坍塌,許多 家畜被卷走,心里特別難過,恨不能立刻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他忽然看見一名村民大喊著沖向河里,要在洶涌的洪水中打撈被沖走的一只羊。廖均大喊 著讓那人上岸。可是那人根本聽不見,他在洪水中幾番掙扎后不幸被洪水卷走。廖均被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仰天長哭。

      回到衙門后,他召集鄉紳議定,在城東5里處修建一座橋迅速解決這里百姓的出行問題。可是當年逢春不雨,顆粒不收,縣里財政吃緊,拿不出銀子修建此橋。廖均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幾年來的全部積蓄,雇來百余名匠工緊鑼密鼓地開始施工。

      方圓數十里的百姓得知后,紛紛加入義務修建橋梁的工程中。正是秋天,瓜果熟透。女人們將一筐筐蘋果和梨送到工地。調皮的孩子們抱著一塊塊小石頭送到工匠的手中。廖均幾乎天天都會到工地看看,如遇不忙時,他就俯下身子搬石頭提沙子,干得十分認真。

      整個修建工地上一片繁忙。秋日的暖陽灑在寬闊的秀延川和古寺的古塔上,像是披上了祥云,預示著美好的日子即將來臨。

      不料,在工程進展到橋拱打梁時,由于當初設計上幾乎按照修建窯洞的設計方案進行,剛剛修起來的橋身一瞬間垮塌,造成1名工人死亡,10多人受 傷。事發后廖均一連幾日沉默寡言,表情凝重。他吩咐人厚葬了那位遇難的民工,并積極治療受傷的工人。工程一度陷入困境。廖均為自己當初的設計缺陷而造成的 事故沮喪極了,他一個人來到石宮寺,虔誠地上香長跪佛前為自己贖罪。

      聽說后山里住著一位善修橋梁的老人。廖君親自上門請他重新設計。老人為廖均為民做事的精神感動了,他連夜趕到安定城,舉著油燈到工地現場勘察, 連續三天三夜沒睡覺拿出橋梁方案,第四天開始動工重新修建。修建前,廖均站在廢墟上向鄉親們發表了一番講話。他說,天塹不平,難平定百姓心;洪水不馴,難 服三川眾生。今廖均在此立誓,橋不起,吾當倒,橋橫跨,吾當立。

      所有參與到工程的人們似乎剛剛經歷了一場災難,他們心懷“重建家園”的信心,個個情緒高昂,干勁沖天。

      在工程進度如期進行的同時,財力不濟的問題嚴重困擾著廖均,廖均便發信老家福建上杭,號召家人和親戚朋友捐資,這個消息被安定人知道后,深受感 動,安定的鄉親們在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紛紛出力出資修建該橋,施工現場幾乎天天像個農貿市場,有不少的百姓捐不出銀子銅錢,便把自己的蔬菜糧食源源不斷 地送來。

      天氣漸漸寒冷起來,初冬的陜北萬木蕭條寒風凜冽。工程前些天就停下,要等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才能繼續建設。工地上搭起一個草棚,草棚里生著 一個火爐子,火爐子里燃燒的是安定煤。安定煤作為當地的主要資源,自古以來就被陜北各地贊為黑金子。安定煤火頭旺、燃時長、煤煙濃,是其他煤不能相比的。 安定人恰恰具備了安定煤的秉性,于是安定煤和安定人的性情剛烈強勁、豪放直爽成為這方水土的人和事的標志。

      每到夜色寧靜之時,工地上的草棚里的那個火爐子里炭火通明,閑暇的人們聚在這里看護場地,唱著信天游,喝著用鐘山石窟圣水釀制的米酒。草棚太小,擠不下太多的人,不怕凍的人就搬一塊石頭坐在外面,大家圍著草棚扭起了秧歌。

      陜北的冬天一旦下起雪來,就會是十天八天地連續下,一直要下到積雪封了所有的路。草棚周圍的雪被一次次掃掉,草棚里外依舊會在每個夜晚聚集起幾十號人熱鬧一番。最為開心的是在夜色里的大雪中,幾十個人扭著秧歌唱道:

      洪水淹我安定路

      百年遭殃淚苦流

      遇上好知縣叫廖均

      后秋里動工把橋筑

      哎嗨哎嗨喲

      遇上好知縣叫廖均

      后秋里動工把橋筑

      陜北秧歌最初是作為一種原始的巫術訴求,后來逐漸演化為聚集娛樂、喜慶慶賀的文藝演出。扭秧歌的時候,所有的人情緒高漲,大家手舞足蹈徹底放開了平時的內斂和羞怯,盡情投入到集體狂歡的古老曲調中。今夜的大雪紛飛中,安定人以秧歌的形式表現出對廖均的擁戴和感恩。

      終于到了第二年的春暖花開之時,工地上又是一片忙碌景象。時間到了公元1714年農歷六月,這座橋正式竣工通路。

      炎日之中的數千名安定百姓圍著大橋在一陣的鞭炮聲、鑼鼓聲和嗩吶聲中跟在知縣廖均的后面走上大橋。廖均和大家在橋上扭起了秧歌,狂歡的百姓給廖 均塞過一把傘,讓廖均領著大家扭秧歌。廖均帶著這支沒有化妝、沒有統一服裝的布衣秧歌隊從橋上走下,繞著大橋扭秧歌,最后再次上了大橋。停了鑼鼓喧天嗩吶 聲聲,他講了幾句話:“橋已通,路坦蕩,福安定,興百姓。廖均愧對安定百姓,在此面對蒼天,祈福安定黎民,萬世安康吉祥。”

      1715年秋,陜北連陰天,廖均奉調離境,民眾感其功德,萬余人相送至橋頭難分難舍。廖均雙眼含淚抱拳相謝,道出一句:廖某此生魂牽安定,沒齒不忘安定父老。

      為了紀念廖均善舉,安定百姓為此橋取名為廖公橋。廖公橋是我國橋梁建筑史上典型的石拱橋。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抗拉力和耐壓力的鋼筋水泥,這座橋完全依靠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青石和石灰石建筑而成,其藝術價值僅次于趙州橋。

      地處陜西子長縣安定鎮的廖公橋,歷經300余年至今通用,其橋身堅固可乘載數十噸卡車通過,橋形美觀大方,可謂我國橋梁典范。

      (作者系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九屆高研班學員)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模和精品嫩模私拍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伊人 久久 精品|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卜|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国产99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91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一|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硬少妇毛片 |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凹凸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