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1904~2005)
![]() |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業于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求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后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文學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后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一屆理事,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六屆主席,中國作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主席,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獲》主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獲意大利國際但丁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杰出貢獻獎。2003年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稱號。著有長篇小說《滅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火》、《寒夜》等,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憩園》、《第四病室》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散文集《隨想錄》(五卷)、《再思錄》等。譯著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譯文全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