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陳云珍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保通職業培訓學校的一名女教師,從事羌繡技藝教學工作。這個看似平凡的女子,有著不平凡的人生軌跡。2012年6月,陳云珍被四川省文化廳評為省級羌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6年1月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
“是母親教會我怎樣設計、怎樣裁剪羌服、怎樣選料配料、怎樣制作羌服的。”幼年時,陳云珍就常在母親、祖母身邊學針線活。后來,她成了當地有名的繡娘,繡鞋、繡衣服、繡圍腰、繡被褥,她樣樣在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北川是重災區,羌繡藝術遭到巨大破壞,大量羌繡精品被埋于瓦礫之下。北川把羌繡作為解決留守婦女就業的重要渠道,通過政府扶持、技能培訓、產業培育,初步形成了以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羌繡產業鏈。陳云珍帶著那分對羌繡的熱愛與執著,告別了她的“田園生活”,決定外出打工,她落腳的第一站是北川安昌鎮,在一家羌族服飾裁縫店里做起了職業繡娘,她的手藝得到了老板和顧客的贊賞,很快便在羌繡圈里出了名。
后來,陳云珍加入了縣里的羌繡協會,學著做起了羌繡刺繡手工藝品。隨著震后旅游業的發展,到北川的游客越來越多,韻味獨特的羌繡深受游客喜愛,其手工藝制品供不應求。陳云珍的繡品因畫面清麗明快、題材豐富多樣、圖案秀麗生動、寓意吉祥喜慶而備受游客青睞。
2009年8月,陳云珍被綿陽市文化局評為“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4月,在綿陽市第十屆職工練兵比武技能大賽羌繡技能比賽中獲手繡刺工第一名,被授予“綿陽市十大崗位能手”。幾年來,她傳授和培訓羌繡學員1000余人,既傳承了民族技藝,又使更多的人得到了就業門路,特別是讓婦女同胞和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此外,她還多次隨北川藝術團到山東、湖南、江蘇等地宣傳、演出,傳承弘揚羌繡、羌文化,組織帶領老家的農村婦女,利用當地小寨子溝自然生態旅游優勢條件,開發生產旅游羌繡制品,為鄉親增加了收入。
目前,陳云珍不僅是一位羌繡技藝能手,也是一位教師,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對羌繡進行改進創新,把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兒也動員起來,嘗試用IT技術改進圖案、樣式等,“我相信,羌繡藝術的前景一定會更好!這古老的文化不能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