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電視劇《解憂公主》正在央視黃金時段熱播。與不久前極具人氣的電視劇《羋月傳》相同,這是一部與宮廷、政治、女人、愛情有關的大戲。不同的是,歷史上羋月雖然真有其人,但史書記載甚少,電視劇的故事多半出自演繹;而解憂公主的名頭卻大得多,不但載于正史,而且其前往西域和親、被烏孫國視為“國母”的故事,流傳千載,成為佳話。
電視劇《解憂公主》正是以解憂公主為主人公,講述了她與烏孫國兩位皇室兄弟軍須靡、翁歸之間刻骨銘心的情感糾葛,以及她和侍女馮嫽將中原文化傳播到西域,促進民族團結和西域和平的故事。
在中國,有很多顯赫一時但最終消失于歷史長河中的民族,如匈奴、月氏、鮮卑、吐谷渾、突厥、黨項、契丹等。烏孫,也是其中之一。烏孫國處于西域的大草原上,連接著東西方交通,乃邊陲重地,因此成為大漢王朝和匈奴都極力拉攏的對象。
一直以來,烏孫受強大的匈奴控制。張騫出使西域后,向漢武帝建議,用厚賂收買烏孫,同時將漢朝公主下嫁,與烏孫結為政治聯盟,如此便可以對匈奴形成夾攻之勢。
解憂公主并不是第一個到烏孫和親的公主。第一位叫劉細君,是漢武帝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她被嫁與烏孫王獵驕靡,老夫少妻,獵驕靡死后,她又按烏孫風俗,嫁給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生一女。劉細君的一生并不幸福,她的祖父犯謀逆罪,家族遭誅滅,她是作為罪臣之后去西域執行政治任務的。身不由己的命運,加之遠離故土,難免使她抑郁。傳說漢武帝曾命人制一樂器以解其思鄉之苦,就是后來的“阮”。
劉細君死后,軍須靡沒了夫人,大漢馬上派第二個公主過來“接力”,這就是解憂公主。《解憂公主》一劇跌宕起伏地展示了解憂公主的人生故事:原來,解憂也是因生父楚王獲罪而流落民間的公主,一番陰差陽錯,她剛弄清自己的身世,隨即被選為和親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由于她生性開朗,為人樂觀,很快就適應了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并贏得了軍須靡的喜愛和尊重,得以協助他處理烏孫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解憂以其仁愛、寬厚的人格魅力,成為深受烏孫人民愛戴的“國母”。當然,也使大漢王朝達到了靠和親使烏孫疏遠匈奴的政治目的。
電視劇《解憂公主》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叫馮嫽,也堪稱“巾幗英雄”。馮嫽雖是解憂公主的侍女,但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她嫁給了烏孫國右大將。史載她“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親自走訪附近一些國家,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兩千年的歷史煙云散盡,當時的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可曾留下遺跡?烏孫人,又去向何方?據《史記》、《漢書》、《唐書》等記載,公元前2世紀前期,烏孫人從甘肅西遷到新疆伊犁,占據了特克斯河流域水草豐饒的大草原,生息繁衍長達500余年。
因城市布局形似道家八卦而被譽為“八卦城”的新疆特克斯縣,就是當時烏孫國的中心地區之一,擁有中國惟一用“烏孫”命名的山脈——烏孫山。如今在8600多平方公里的特克斯的土地上,仍存有兩萬座烏孫古墓,伴隨古墓的還有鹿石和石人。
如今,生活在特克斯草原上的主體民族哈薩克族,其族源主要來自烏孫人,可以說是烏孫人延續至今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