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鄉村音樂在新時代大有可為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8月31日12:35 來源:中國民族報 小美
    第七屆全國村歌大賽金獎曲目云南瀘水縣大南茂村的《傈僳然古門賴》。記者牛銳攝第七屆全國村歌大賽金獎曲目云南瀘水縣大南茂村的《傈僳然古門賴》。記者牛銳攝

      今天,說起鄉村音樂,你的腦海中會回響起怎樣的旋律?是沂蒙小調、信天游,還是遼遠的牧歌?鄉村音樂離我們很近,它就像大樹的年輪,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刻下深深的印痕;鄉村音樂離我們很遠,因為這種散發著淡淡鄉愁的旋律,在城市化進程的席卷下一潰千里,以至于我們張開嘴,卻唱不出屬于鄉村的歌。

      為了留住歌聲中的鄉愁,發掘民間音樂藝術中的瑰寶,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中國農村社區小康建設委員會以及一批音樂人、媒體人,共同踏上了尋找中國鄉村音樂、打造中國鄉村音樂品牌的征程。日前,“村落風情·鄉愁聲音”第七屆全國村歌大賽決賽在北京舉行。從全國近400件參賽作品中遴選出的37件音樂作品,以或傳統或現代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比如,云南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巴朵村的《奇科阿米》、貴州望謨縣新屯鎮新屯村的《布依山寨》,展現了原生態鄉村音樂的風貌;安徽歙縣雄村鄉賣花漁村的《賣花漁村好風光》、云南瀘水縣上江鎮大南茂村的《傈僳然古門賴》,則依托傳統,在編曲、配樂、唱詞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

      這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音樂作品生動地證明,中國從來不缺乏鄉村音樂。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大地上產生了類型多樣的鄉村音樂。以黃河流域為例,青海三江源有嘹亮的藏族山歌,甘肅祁連山下有悠揚的裕固族民歌,寧夏飄蕩的是回族花兒的歌聲,內蒙古草原遍布婉轉的長調,關中大地流淌著剛烈的秦腔,黃土高坡喊出火辣辣的信天游,中原豫州唱的是大氣酣暢的豫劇,齊魯大地回響著黃河硪號……一條河,帶著河邊千千萬萬個村莊里吟唱的不同旋律,奔涌而下,形成中國多民族鄉村音樂的壯麗長卷。據保守估計,中國鄉村音樂曲目數量可達千萬首。

      新時代的中國,需要鄉村音樂。近年來,原生態民歌類的鄉村音樂,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挖掘與保護,這是人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標志。鄉村音樂生長于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中,是人們溝通感情、交流經驗、積累生存智慧的重要方式,保留著社會生活中最基本、最精煉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民族繁衍、文明延續的精神要素。鄉村音樂,可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可以激發人們內心的鄉土親近感,找尋到“綠葉對根的情意”;可以增進民族認同感,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根基;可以促使人們正視傳統文化,更自信地與世界上其他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由此可見,鄉村音樂在新時代大有可為。

      鄉村音樂的傳播,需要更大的舞臺。當今的大眾音樂生活存在兩個極端:一方面,是高度同質化的流行歌曲占據主流市場,糾纏不休的小情小愛成為主打,聽眾渴望出現風格、內容多樣的音樂作品;另一方面,在廣大人民生產生活的土壤上生長起來的鄉村音樂沒有出路,無法在更大范圍傳唱推廣。今年初,第三屆全國鄉村春晚節目組選出幾首優秀的鄉村歌曲推薦給央視春晚。遺憾的是,最終,一首都沒有被采用。這揭示了當下中國鄉村音樂的現實困境:不缺曲目,缺的是推廣傳承和品牌打造。而這種局面的改變,需要相關管理部門、節目制作方、各大媒體以及聽眾的共同努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