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王臨乙的“西”,王合內的“中”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4月07日13:06 來源:中國藝術報 吳華
    王臨乙的黑白攝影作品《遠帆》,選自王臨乙、王合內遺留影集王臨乙的黑白攝影作品《遠帆》,選自王臨乙、王合內遺留影集
    1955年,王臨乙、王合內夫婦在洋溢胡同自家院子的合影,選自王臨乙、王合內遺留影集1955年,王臨乙、王合內夫婦在洋溢胡同自家院子的合影,選自王臨乙、王合內遺留影集
    王合內的石膏圓雕《行走的豹》王合內的石膏圓雕《行走的豹》

      穿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回轉的展廳中,一幅幅掛在廊道內的老照片,一件件或大或小的雕塑作品,一幅幅滿是回憶的畫作……近日,“至愛之塑——王臨乙、王合內夫婦作品、文獻紀念展”繼去年年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后,回到了中央美術學院,那個王臨乙、王合內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再次展出,以全新的視覺設計和展示效果,回顧和展現了王臨乙、王合內夫婦真摯的愛情與樸實雋永的藝術創作。

      1926年春,在上海結識徐悲鴻不久的王臨乙陪伴徐悲鴻到陳抱一江灣畫室做客時合影留念,照片中的王臨乙一襲黑色長衫,略顯羞澀;而另一張王臨乙和呂斯百、劉藝斯、吳作人留學回國后相逢的合影,則更添幾分青蔥與陽光。展廳中,類似的珍貴照片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圍觀。展覽以王臨乙、王合內夫婦的藝術創作以及相濡以沫的動人感情為線索,分為“身影”和“造像”兩個板塊,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作為“身影”板塊的一部分,真實地展現了王臨乙、王合內夫婦早年相愛的過程以及他們的生活、學習和社交。王臨乙喜歡攝影,他自己有一部相機,雖然拍攝了很多照片,但有一些照片從未公布,而是留在影集里。例如展覽展出的王臨乙和曾竹韶兩人結伴在歐洲旅游的記錄,照片非常講究構圖,也善于抓拍特殊光影下的景物,透過這些照片,似乎可以觸碰到王臨乙平和而又幸福地打量這個世界的目光。

      在王臨乙的藝術人生路上,畫家徐悲鴻是對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老師。當年,把他招引到身邊親自培養的是徐悲鴻;爭取留學名額把他送到法國并指定他學雕塑的是徐悲鴻;回國后舉薦他為國立北平藝專雕塑科教授,能使他再度赴法有條件迎娶王合內的是徐悲鴻;抗戰勝利后信邀他到北平共建新國立北平藝專的是徐悲鴻;他在“三反運動”中遭誣陷隔離,抱病上書呈請放人的還是徐悲鴻。他們師生間這份深情在王臨乙夫婦的遺物和舊照中也有清晰的反映。

      “造像”部分則集中呈現了自20世紀50年代后王臨乙、王合內的雕塑創作。王臨乙的作品注重大體,不輕飄、不瑣屑,有重量。他在幾十年的教學中,時常向學生們提到“大體”二字,對于作品整體性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五卅運動》浮雕的創作中,王臨乙生動地表現出了工人隊伍嚴肅緊張的氣氛和沉重有力的步伐,充分體現出了他在雕塑創作中對整體極強的把控、駕馭能力。創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團結》和1958年的《東北少數民族工農業生產》等作品中注重整體性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展現。

      王臨乙的作品既關注整體性,也不失細膩的情感表達,是一曲質樸而真實的“人民頌歌” 。從展廳中幾件大型浮雕創作和十幾件肖像雕塑作品和為數不多的一些速寫畫稿中可以看到王臨乙對人民的贊美和歌頌,這與接受徐悲鴻“藝為人生”的思想啟蒙不無關系。王臨乙的雕塑或速寫,以樸實內斂含蓄的歌頌見長,話不多,點到即可,但又別具韻味,亦如他這個人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如《紗廠女工》 《焦裕祿像》 《少女頭像》等作品,舍棄了繁瑣的細節而將重點放在眼、鼻、嘴的刻畫上,傳達出了對象獨一無二的精氣神。

      在王臨乙的偉大藝術成就面前,王合內的光芒似乎被隱藏了,大多數人只知道他是王臨乙的賢內助。而展廳中她的作品放在王臨乙一邊卻毫不遜色,尤其是對于動物的刻畫更是栩栩如生,性格兼具,特色鮮明。

      王合內天生有一顆慈愛悲憫之心,無論對家人、親友,乃至一花一樹、小貓小狗、小雞、小羊,抑或整個世界,都是充滿愛意,這些不僅體現在她抱著小羊、小貓、小狗拍攝的照片中,更體現在她的雕塑中。王合內十分喜愛動物,藝術創作更是以動物雕塑見長。在她所有遺留的作品中,動物雕塑作品占絕大多數并且題材涉獵比較廣泛,有貓、熊、虎、豹、鹿、羊、馬、牛、鵝、松鼠、熊貓、金魚等。這些作品尺寸不一、形式多樣、材料各異,既有生動、可愛的小品,也有塑造嚴謹、充滿體積與空間張力的大型力作;既有沁透著舐犢之愛的羔羊、小鹿,也有充滿陽剛之氣的虎、豹。王合內曾經這樣總結她的創作經驗:“必須愛動物,對動物有感情;沒有感情,是搞不出動物雕塑的。 ”

      “王合內的動物雕塑,吸收了中國古代文物傳統的藝術風格,把西方的技術手段和東方的古典文化精神和歷史積淀下來的人文氣息結合在一起,她的動物雕塑或雄渾,或樸實,可愛里有大氣,兇猛里又暗含特別萌的生命狀態。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說。在作品《豹》中,她吸取了秦漢動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偉氣勢,從“避邪”等傳統形象中獲取靈感,中國傳統藝術的線性之美在王合內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這樣的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矯揉造作的,“傳統”與“現代” 、“東方”與“西方”在王合內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同時,王合內所創作的人物形象有著中國人民的氣質,這些都是王合內懷揣著對中國這片土地發自肺腑的熱愛而竭力融入其中所得到的成果。

      “而王臨乙用從古希臘到現代歐洲的文化傳統來塑造中國的人文精神、表現中國的題材,結合西洋的藝術風格和手法,在表達中國題材和元素時,讓人感覺到是那么的高貴典雅。王臨乙、王合內的雕塑藝術稱得上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典范。 ”在安遠遠看來,觀看王臨乙、王合內的展覽不要只感動于他們的愛情與生活,更應該將關注點放到他們的作品上,他們就活在作品里,讀懂他們的作品,對他們的生活和生命狀態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根據王臨乙、王合內夫婦生前遺愿,全部遺物和作品捐贈給了中央美術學院,保存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對于這些珍貴的作品和資料倍加珍重。經過近十年全面的整理,終于將幾百件作品和幾千件文獻資料進行了分類、登記、拍照和修復,挖掘了大量的珍貴作品和史料。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美術館共同策劃了本次展覽,并計劃將兩位先生的雕塑作品全部翻制鑄銅,贈予中國美術館收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