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美術活動 >> 正文
“與新中國一起成熟起來的藝術家們,如今大都年逾古稀,有的已屆耄耋之年,他們的藝術經驗與人生體悟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珍貴的藝術財富,收集他們的藝術資料、整理他們的藝術經驗,是中國國家畫院的文化擔當和責任。 ”日前,在大型美術文獻系列影像系列工程《歲月丹青》 60集(上部)音像制品結集出版的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如是說。
這部美術文獻片由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聯合制作。新中國成立以來,藝術家們以振興中華文化藝術為己任,吸收西方的藝術營養,萃取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迸發出驚人的藝術創造力,留下了很多杰作。楊曉陽說,記錄這段美術歷史的紙質出版物很多,而在數字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選擇影像技術和電視、網絡傳媒,會更加直觀、鮮活地記錄、傳播美術家的藝術創作與生活狀態。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全程參與了這部文獻片的創作,他介紹說, 《歲月丹青》系列工程由兩大板塊組成:首先,收集、拍攝藝術家的文字、圖片、影像素材、實物等文獻,每位藝術家的影像資料不少于4小時。這些文獻將永久保存在中國國家畫院影像文獻資料庫,成為共和國美術的珍貴資料,以供今后研究之用。第二步是從拍攝、收集的素材中萃取精彩片段,制作成電視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播出,并結集制作成音像出版物,面向全國發行。在拍攝的過程中,黃永玉、力群、孫其峰、賀友直、陳天然、方成等多位老藝術家已是年逾九十的老人,當他們了解到這部片子的重要意義時,都非常支持。他們在健康狀況欠佳的情況下,仍積極配合采訪和拍攝,并提供了很多文字、圖片資料。著名版畫家力群完成拍攝后不久去世,但值得欣慰的是,攝制組記錄下了他藝術人生中的最后影像,使其藝術生命得以在影像中永存。
楊曉陽介紹說, 《歲月丹青》系列工程是一個新載體、全方位、全覆蓋的大型美術影像文獻工程。“新載體”是指該工程運用音視頻記錄的方式,通過老藝術家本人和師友、理論家的口述,還原藝術家一生的藝術經歷。“全方位”是指該工程囊括了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公共藝術、漫畫、書法及美術理論在內的幾乎所有造型藝術門類。“全覆蓋”是指該工程覆蓋了老中青三代所有年齡段的優秀藝術家。本次結集出版的60集,從2010年10月開始啟動,至2015年10月完成制作,歷時五年,是該系列工程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將繼續拍攝《歲月丹青》系列70歲以上老藝術家的其余部分,還包括《歲月丹青》 “口述新中國美術70年”(三集) 、 《歲月丹青》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和《歲月丹青》中國國家畫院“一人一品”系列。正在制作中的三集“口述新中國美術70年” ,旨在通過藝術家講述、歷史影像呈現的方式,展現中國美術從延安時期發展至今的恢宏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