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傳世遺珍 國寶衛士

    ——張伯駒與《游春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15日13:37 來源:光明日報 王加
    游春圖(中國畫) 展子虔游春圖(中國畫) 展子虔

      終于,在故宮“石渠寶笈”特展中見到了久違的展子虔《游春圖》。站在畫作面前,感嘆距今1400余年藝術品如此精妙絕倫,不禁緬懷散盡家產、力保國寶的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

      《游春圖》歸位國寶,當之無愧。因為它有著太多的唯一性:最早的青綠山水;畫家唯一存世的作品;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軸畫……《游春圖》描繪的是貴族們游春時的情境,以咫尺之距欣賞這幅傳世經典,畫中水波細致瀲滟,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時至今日仍覺氣韻生動,色彩更是濃艷如初,全然不覺此畫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隋代《游春圖》的創作,開啟了我國青綠山水之源,也標志著山水畫即將步入成熟期。同期的西方世界剛剛步入中世紀,繪畫藝術遠未發展成型,我們的先人已將山水人物,遠近高低層次等處理得如此妥帖,真正做到了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就在去年,一部名為《The Monuments Man》的好萊塢影片(譯為《古跡衛士》)曾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關注。這部電影有喬治·克魯尼、凱特·布蘭切特、馬特·戴蒙等數位影帝影后加盟,但卻并不是一部靠奪寶探寶來吸引觀眾眼球的典型好萊塢商業大片,而是一部以保護藝術品為主題的作品。由幾位美國藝術史及文物考古學專家組成的小分隊不顧自身性命安危飛赴一線戰場挽救被希特勒掠奪的藝術品。而當我在影片中看到“古跡衛士”寧可犧牲生命保護那些人類藝術瑰寶之時,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曾經讀過的一段張伯駒先生的史料。

      抗日戰爭期間,為避免傳世國寶陸機《平復帖》流失海外,張伯駒先生變賣家產將這幅存世最早,堪稱“中華第一帖”的墨跡法帖重金買回。即便在他被歹徒綁架生命堪憂之際,依舊關照夫人潘素“寧死魔窟,絕不允許拿《平復帖》來贖身”,以至受困于綁匪處八個月之久。待贖身脫離虎口之后,為保國寶安全,他與夫人又將《平復帖》等傳世書畫逐一縫在被子里帶出早已淪陷的北平。

      今天陳列于故宮武英殿“石渠寶笈”特展中的《游春圖》則是張伯駒先生為避免國寶流失海外的又一載入史冊的壯舉。當清末溥儀退位逃出京城時,曾隨行攜帶大量古玩字畫,致使國寶散落民間,其中就包括展子虔的《游春圖》。待到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張伯駒先生得知這幅“國寶中的國寶”落到了北平古董商人馬霽川手中,便執意收購。對于畫作當年錯綜復雜的歸屬問題,交涉過程中的一波三折及購買畫作最終的成交額,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被歷史蓋棺定論的史實,則是張伯駒先生忍痛割愛,將已寓居多年的,原清宮太監李蓮英的舊居弓弦胡同豪宅出售,連帶夫人潘素的陪嫁首飾一并變賣籌款,最終憑一己之力使得國寶《游春圖》避免了流落海外或再次遺失民間的命運。

      張伯駒先生成功收購《游春圖》之后,無數人以高價求購,他都拒絕出售。因為他始終認為,這幅“國寶中的國寶”必須歸國家所有,讓子孫后代都有機會欣賞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于是,當1956年國家號召買公債時,手中已無現錢的張老與夫人潘素毅然決然地將陸機《平復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諸上座帖》等八件古代書畫精品無償捐贈國家,所得款項全部用于購買公債。隨后,他又將這張稀世珍寶《游春圖》以原價轉讓給國家,由國家文物局收購后調撥給故宮博物院,歷經數十載的流離最終得以“完璧歸趙”。時至今日,我輩后人能夠在“石渠寶笈”特展中感受到的,早已不僅是《游春圖》的審美價值,還有其背后隱藏的1400年來顛沛流離的歷史,以及張伯駒先生傾盡家財力保傳世遺珍的心血。

      一幅《游春圖》代價幾何?足以讓張伯駒先生一夜之間從豪門巨富變得債臺高筑。要知道他可是民國時期與張學良、袁寒云、溥侗合稱“四公子”的貴族,被譽為“京城第一大玩家”,卻為了一幅畫傾盡家產,斷然舍棄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今天當我們站在《游春圖》前感受中華文明的偉大與不朽,也請銘記張伯駒先生為之締造的傳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