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藝苑 >> 正文
她用詩心畫出一幅幅百花盛開、春色滿園的圖景,也鋪就出自己的藝術之路。她一生耕耘中國工筆畫壇,在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基礎上,用新的筆意闡釋宋元繪畫精神,開創(chuàng)出一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新風。她就是俞致貞。
展柜中陳列的是她提供給學生臨摹的鳥類或植物曬圖稿,展墻上掛著由多家藝術機構提供的她的佳作。由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江蘇省文化廳和江蘇省文聯(lián)共同主辦的“筆意凝彩 致貞清遠——俞致貞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于日前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俞致貞,是我國20世紀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工筆花鳥畫大家、美術教育家。出生于北京一個儒醫(yī)世家的她,師從于非闇、張大千等名家,研習小寫意花鳥畫兼習書法篆刻。20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她佳作頻出。《芙蓉蛺蝶》《蜀葵》《松柏長青》等作品,以嚴謹?shù)臉媹D章法,精致入微的筆意和清新的生活新風,引起美術界的矚目。她為復興中國工筆重彩畫,終身走在攻研兩宋院體工筆重彩畫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路上,推動了20世紀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興盛和繁榮。
1958年,俞致貞在北京藝術師范學院美術系任教,隨后調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她教學經驗豐富,人文修養(yǎng)深厚,通古博今,開宗立派,治學和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努力探索工筆花鳥畫學院派教育的新路。她帶領學生深入生活,以農作物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沙果山鵲》《菜園秋熟》《農村小景》等一系列清雅、飄逸的作品,打破了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的程式束縛。她與老師于非闇及同門田世光三人合作出版的《百花齊放》引起強烈的反響,此后又出版了《工筆花卉技法》等。她創(chuàng)作的《朱蓮》《白蓮》《紅蓮》《粉蓮》以特種郵票出版發(fā)行,同時在美國出版郵政卡和首日封,受到大眾的喜愛。1995年,俞致貞放下了手中那管一生點染百花、筆意凝彩的柔毫,離開了工筆花鳥畫壇。她在作品《一樹山茶落晚晴》中,落下最后筆墨:“野寺尋春酒未醒,不知幾日到清明;小欄干外東風急,一樹山茶落晚晴。”她以古人的詩句和畫意,寄托一生沉醉丹青的懷戀和晚晴之思,并書留遺愿,將她的所有作品和藏品無償捐獻給國家。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