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梅花氣概 家國情懷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13日11: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得 之

      于希寧是我國當代卓越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就繪畫而言,他兼善多能,著意花卉,尤其他的梅花,超古拔今,聲著當代畫壇,彪炳丹青歷史。

      畫家畫什么、怎么畫、畫得怎么樣,既取決于個人的稟性情懷,又取決于自己的品格和藝術修養。于希寧說,“提到畫梅,也許是與我的個性有關,從幼年,我即喜愛梅花,因其是可耐‘歲寒’的‘君子’”,“我愛梅花,畫梅花,詠梅花,也正是愛了梅花的‘節’,梅花的‘骨氣’”。于希寧曾屢赴江南訪梅,愛梅愛得如醉如癡、人梅兩忘。他在其詩作《超山鄧尉探梅述懷》小序中記述:“余七至鄧尉,四臨超山,與梅相處,如對詩翁,如遇哲人,如逢契友,低回把晤中,心神交流,親情傾注,難以言喻。”于希寧在探梅、訪梅中將梅人格化,深得梅之形神;反過來,又在賞梅悟梅中受梅啟悟,涵養了自己的情懷,升華了品格境界。

      梅花以其鐵骨玉肌、傲霜沖寒、高潔清雅、先眾木而花的品質,古往今來一直為世人稱頌,歷代畫梅高手不乏其人。于希寧畫梅,既師造化,亦師古人。他發揮學者型藝術家的優勢,積數載術業之功,集多年研究成果,編撰出版專著《畫梅論》,系統梳理了自唐至清畫梅的歷史,總結了歷代畫梅名家的經驗得失。在“師造化”與“師古人”交互行進的藝術實踐中,他把畫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峰。

      于希寧高度概括地揭示了梅花的精神氣質,提出“骨氣、生氣、清氣”的“三氣”說。他主張畫家的個人品格與梅花的自然秉性和時代的精神相統一,不懈追求“才德勤修養,三魂(人魂、梅魂、國魂)共一心”的精神境界。他說:“梅的精神氣質冰清玉潔,鐵骨其本,傲霜凌寒,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把梅花畫得頹廢是不能的,我覺得梅花的氣質尊嚴和我們的民族精神一脈相承,我要畫出這種精神。”他在努力實現畫家人格與梅花氣質相契合的同時,又將梅比德為頑強不屈的民族之魂和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進而完成了梅花品格與民族精神的對接和統一,通過歌詠梅花,抒發畫家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和信心。

      于希寧將這些文思賦予畫梅的藝術實踐,作品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尤其是他創作的大幅梅花,每每以整株老梅入畫,巨干繁枝、拔地參天,蒼勁清奇、生意盎然,一舉突破了舊文人驛邊籬落、折枝冷葉、疏花暗香、孤傲清高、閑逸蕭散的格局和意境,使梅花這一傳統題材的繪畫獲得了新生。他的代表作之一《梅雪》,即集中體現了其梅作的藝術風采和精神面貌:大雪初霽,晨曦微露,一樹老梅,佇立崖頭,俯瞰大千。老干鐵骨錚錚,狀如蒼龍盤踞;虬枝蒼勁橫斜,宛似駿馬欲奔。交柯疊枝,負雪斑斑,繁花點點,香雪滿樹。晨風凜冽,縷縷寒香,愈發沁心透脾,清絕襲人。遠天輕染片片曙紅,平添欣欣向榮之氣象和勃勃朝氣生機。可謂一樹盡顯梅之骨氣、生氣、清氣,滿幅凝鑄人魂、梅魂、國魂。

      于希寧畫梅,集中體現了老一輩藝術家的崇高信念和自覺擔當,這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該繼承和弘揚的優良傳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