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十一世班禪冊立大典上都有誰?藏紙上畫出的油畫有什么不同?神靈度母的臉上為何是線條?近日,由西藏文聯、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康巴人” ——阿旺扎巴西藏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舉辦,從展出的百余幅油畫作品中,觀眾就能得到答案。
“阿旺扎巴有著深厚的人生和藝術思考,他早早意識到沒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不能打動人心。 ”西藏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沈開運說。于是,阿旺扎巴在山水間觀察,在寺廟圣跡中沉思,在藏香輕煙微醺中讀書,思考藝術的突破口。閉關10年以后,他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新角度創作了一批新作品,這些繪制于布面的作品,呈現在展覽現場,人物形象生猛,結構簡單明確。
“很多人到康巴地區,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地人民黑紅的臉與非常白的眼白和牙齒的對比。 ”于是,阿旺扎巴將寫生中最熟悉和最感動的人的形象帶入創作之中,“素描和速寫對創作最為關鍵,在寫生中我會突出對象的性格,突出他們帶給我的感覺,這樣的創作記得最牢——我甚至都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個性。 ”阿旺扎巴說。“他是帶著某種使命來完成繪畫主題創作的,為那里僧侶信眾留住時代的影像寫真,如此,我們便看到一個個斧劈刀刻般的面孔,一只只白眼逼視白云青天,逼視未知世界的如炬目光。這種寫真,應該更多是指透過人物外貌而顯現出的信仰與精神層面的聚焦。 ”西藏美協主席韓書力表示。
很多細心的觀眾能在阿旺扎巴描繪的人物臉上發現一塊類似創可貼的半透明的色彩,“康巴地區人們最開始用膏藥治頭痛, 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大家覺得這種膏藥特別好看,尤其是女孩子,把它變成時尚,都愿意在臉上貼一塊紅膏藥或者白膏藥——現在很多球迷都喜歡在臉上貼個國旗,但早在30年前我們就有這種‘美學時尚’ ,所以我把這段‘歷史’畫在畫面中——前段時間我在拉薩辦展覽時,很多觀眾一看到這個畫面,就說你畫的肯定是貼膏藥的歷史,瞬間就和大家產生共鳴。 ”阿旺扎巴說。
阿旺扎巴的作品,在材質及畫法上也有自出機杼之處:他配創的顏料不會像一般的油畫顏料一樣逐漸變灰,而是能既不褪色又能在平整的畫布上層層罩染,并得到厚重透明的視覺效果。“作為本土出生的康巴畫家,他的畫里有一種撲面而來的‘康巴氣質’‘西藏風骨’和自己日漸成熟的藝術風格。 ”很多觀眾在現場都有這樣的感受——從那些強烈的明暗對比、神奇有趣的“創可貼”之中,也強烈表現高原民族的生命意識與生存情狀、高原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