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重步大師的足跡

    “紀峰雕塑藝術展”即將在京開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27日12:37 來源:中國藝術報 陳培一
    馬季(青銅)馬季(青銅)
    季羨林小稿季羨林小稿

      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韓美林工作室、中國建筑裝飾集團設計研究院、 《雕塑》雜志社、山西宇達集團等單位協辦的“紀峰雕塑藝術展” ,即將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拉開帷幕。百歲人瑞、著名文化巨匠饒宗頤先生為展覽題寫了展標。

      本次展覽將展出紀峰創作的雕塑作品40件左右,是從他二十幾年創作的上百件作品之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紀峰的主要創作方向是為古往今來的圣哲賢達造像,所以展覽的作品也就以歷史文化名人和現當代文化名流這兩個方面的肖像作品為主,而以后者居多,如《作家巴金》 《學者錢仲聯》 《學者啟功》 《學者饒宗頤》 《詞作家喬羽》 《藝術家韓美林》 《翻譯家楊憲益》 《詞人葉嘉瑩》 《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 《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等,也有幾件情感沛然的親人紀念肖像或者是寫生肖像,如《爺爺》 《夫人》 。紀峰在紀念性重大題材的創作和大型公共藝術設計方面也積極實踐,本次展覽也選取了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幾件,如江蘇南通范氏詩文博物館的《宋代文學家范仲淹》 、江蘇泰州溱潼古鎮的《清代詞人蔣鹿潭》 、北京天壽陵園的《書畫鑒定家徐邦達》 、河北易縣華龍陵園的《周巍峙王昆》 、江蘇泗縣的《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 ,還有中國建筑裝飾集團援建的非洲赤道幾內亞的《奧比昂總統》等作品,皆以圖版的形式展出,使觀眾得以窺其一斑。而他在動物造型塑造、繪畫、書法等方面的藝術探索也就只能在之后的專項展覽中與觀眾交流、對話了。

      展覽還將展出紀峰的工作筆記和創作草稿、小稿,不僅豐富了展覽的內容和形式,而且還可以讓觀眾大致了解到雕塑的創作過程,體會到雕塑創作者的背后艱辛。

      紀峰的作品,一如他的為人一樣質樸、平實,沒有炫目的色彩,沒有華麗的線條,沒有過分夸張的姿態,作品身上所蘊含的豐富溫情觸手可及,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言與所要表現的創作對象的精神氣質相當吻合,一個個文化大家、藝術巨匠如鄰家老翁那樣親切、鮮活,具有濃烈的人情味。

      在其表現現當代文化藝術名流的作品之中,頭像類以1999年創作的《學者啟功先生》為代表。作者抓住了啟功先生腦門較寬的生理特征,和“笑面人生”的自在、超脫的精神特征,與“圓融”的佛家旨趣相結合,塑造了一尊“在世活佛”的形象。全身造像則以2010年創作的《學者季羨林先生》為代表,落成于河北易縣清西陵附近的一座華龍陵園。紀峰先后十幾次為季羨林先生塑像,無疑這尊像是最為打動人心的。睿智、寬厚的季老,雙臂抱膝而作,跟隨了多年的貓奴依舊陪伴在他的身旁。闊大的筆觸,粗獷的肌理,彰顯了季老的樸實與渾厚。

      由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和美術家韓美林兩位文化大家調教出來的紀峰,選擇了為古今名人造像這條高難度的創作路徑,既表示了要虔誠地向大師們學習、致敬的決心,也表現了要不斷地挑戰自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志向。紀峰為文化藝術大師造像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即重走大師的成才之路,體驗大師的心路歷程,傳承大師的精神。

      自古雄才多磨難。歷經坎坷的紀峰先生雖然年已不惑,但是依然還很年輕,未來之路還有很長很長,也可能潛伏著、隱藏著許多意想不到的艱辛與困苦,然而他所具有的藝術創作天賦和苦心孤詣而取得的當下藝術成就,足以支撐他能夠進一步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去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