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10月10日,秋陽艷麗,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廳明亮,人們在靜靜地觀賞一個沒有開幕式的畫展。絕壁間的穿林瀉壑聲,大嶺上的浮云游子意;溪山悠遠、古徑綿長。筆墨的“自然”展現在人們面前,仿佛吹入現代都市的陣陣涼風。程大利將這次70周歲舉辦的個展稱為“問墨” ,頗有深意。著名畫家吳悅石評價說:“煙云變幻,老筆紛披,蒼茫渾穆,墨法圭臬。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說:“雖只黑白兩色,卻是五彩繽紛。 ”
50件作品大到八尺立幅,小到尺許小品,各具神采。意境幽深,筆墨精到,體現出畫家程大利的功力、修養、悟性和膽識。足以顯見他對傳統的獨特領悟,對筆墨現代性的自覺探尋,對生命的叩問,對自然的敬畏,對自由的渴望,完全是從傳統走出的“自家面目” ,是把筆墨藝術置于當代世界坐標展現出的文化自信。沒有焦慮、沒有浮躁、沒有彷徨,是從容的敘述,深刻的思索,充滿激情但又內斂自省的用筆。
程大利是享有盛譽的美術家、編輯出版家和理論家。他在前言中寫道:“所學雖勤,所得尚淺;古稀略入軌轍。 ”而在美術家同道和理論家眼中,他的山水畫成就已然為當代做出了標高。
在當天下午的理論討論會上,邵大箴、張曉凌、王魯湘、殷雙喜、劉曦林、孫克、王鏞、丁寧、雒三桂、柯文輝、舒士俊、朱虹子、尚輝和專程從美國趕來的吳毅夫婦在長達4個小時的發言中,從程大利的人生閱歷、藝術觀念、筆墨成就諸方面進行剖析探討,充分肯定畫家精心梳理傳統文脈的文化自覺。畫家對傳統經典如宋元諸家、董其昌、文徵明、沈周、龔賢、黃賓虹的研究和取法,對畫論研究獨有心得,他消化傳統,熔鑄古今。舒士俊說:“大利從元人筆墨寫宋人山水,兩者結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目。 ”邵大箴說:“大利的寫生是體會自然精神,體悟中國畫的精神,所以是創作性的寫生。 ”楊曉陽說:“他代表著這個時代知識分子藝術家從藝術上對文化的反省。他的藝術實踐起到了對傳統研究的推動作用,這是他對美術界做出的突出貢獻。 ”
理論家們認為,程大利此展是繼十年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的又一次突破,并為當代山水畫注入了審美新內涵。由于“內美”為上的理論自覺,他的作品氣象博大,筆精墨妙,把墨的運用推向了新高度。他的作品不求花樣,強調內省、追求心法,卻生動感人,正是中國筆墨文化的大道。展覽以“問墨”名之,饒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