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張書旂和他的抗戰名畫《百鴿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16日15:22 來源:光明日報 朱渝生
    《世界和平的信使》(又名《百鴿圖》) 張書旂/作(圖片由作者提供)《世界和平的信使》(又名《百鴿圖》) 張書旂/作(圖片由作者提供)

      張書旂,原名世忠,字書旂,后以字行,別號七爐居士,室署小松山莊,浙江省浦江縣人,中國著名花鳥畫家、美術教育家、中美文化交流使者。

      張書旂是中國近代繼海派巨擘任伯年之后又一位中國繪畫寫生派畫家領頭人,他與徐悲鴻、柳子谷并稱“金陵三杰”。張書旂擅長中國花鳥畫,亦工山水畫,尤以畫鴿最著名。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名師云集。徐悲鴻時任藝術系主任,授課的主要老師有:吳作人、傅抱石、黃君璧、陳之佛、張書旂等教授。張書旂負責寫意花鳥畫教學、創作和研究。他博學深識,待人和藹可親,教學嚴肅認真,對學生循循善誘,其精湛的技藝和高潔的品德使學生受益良多。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前后任教11年,其教學主張是:“取法乎上、博采眾長、廣益多師!痹谒漠嬜髦锌梢钥吹近S荃、徐熙、八大、任伯年的痕跡。他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多寫實物實景,并將寫生物象的特征加以提煉和概括,憑借對自然景物寫生的感受以求得心應手,構造師我造化之法”。張書旂學過西洋繪畫,能將水彩的用色方法融入花鳥畫中,進而發展了任頤等人在寫意花鳥畫中用粉的技法,從而形成了柔和恬靜又濃麗典雅的繪畫風格。在繪畫界,人們把張書旂的畫稱為“寫生派”風格。他的寫生花鳥繪畫藝術是近代中國花鳥畫發展中的一種新的繪畫技巧,對近代花鳥畫的影響巨大。

      1940年春,張書旂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書時,受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爭取世界和平與裁軍委員會主任王寵惠教授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教授委托,站在中國的國家立場上,創作了一幅以花鳥為題材的中國畫,后被定名《世界和平的信使》,贈予美國總統羅斯福,祝賀他三次連任美國總統,以此爭取美國盡快加入國際反法西斯斗爭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此畫倍受羅斯福喜愛,經過精心裝裱,掛于白宮。羅斯福去世后,又移至美國海德公園羅斯福圖書館永久珍藏。

      “和平”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張書旂受托之后,即開始認真構思、起稿,并和助手到沙磁區古鎮磁器口買來家鴿,放于籠中飼養,日夕觀摩,從構思成熟到動筆至最后完成創作,共用時三周。他博采眾長、大膽構圖、生動刻畫。全圖畫了整整一百只各具動靜姿態的鴿子,故此畫在民間又有《百鴿圖》之稱,本名《世界和平的信使》反而不為一般人所知。

      張書旂動筆時,正值日軍飛機對重慶瘋狂轟炸期間。畫家以飽含激情的筆墨,用悲憤的心情,在重慶沙坪壩松林坡進行創作,夜以繼日。當時,條件艱苦、環境極差。吃的是糟米,住的是簡陋矮平房,同時宣紙、顏料也十分緊缺。加之重慶天氣極熱,且持續時間長,蚊蟲多,臭蟲也不少,睡不好。隨時遭遇空襲警報和轟炸,常跑防空洞,心情沉重而不安。他在創作過程中,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0多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空襲重慶。據書旂之女張寶蓮回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不少房子被夷為平地。但他肩負使命,置生死安危于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幅扛鼎之作。這正是:和平蕩正氣,豪情生筆端。

      細品《世界和平的信使》,該畫以白鴿為載體,橄欖樹和杜鵑花為襯托,整幅畫面百羽翔集,或啄食,或嬉戲,鴿鳴咕咕,神態各異,設色典雅,栩栩如生,可謂百態繽紛妙入神,“祈求和平”的呼聲躍然紙上。畫作與身邊殘垣斷壁、血肉橫飛的景象截然不同。那洋溢著自由、歡快與期盼氣氛的畫面也與當時戰爭慘境中的城市景象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張書旂以其巧妙的構思與精湛的畫工將象征和平的鴿子擬人化,并注入了新的含義與內容,可謂翰墨傳情,妙筆生花,高明至極。此畫全長355.6厘米,寬162.5厘米,是歷史上進入美國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而用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也早于法國著名畫家畢加索10年。

      張書旂完成這幅畫的全部創作后,當時的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為這幅藝術杰作題簽:“信義和平!眹⒅醒氪髮W校長羅家倫教授反復推敲,作七絕一首,并欣然用繁體行書題于畫圖右下方:

      撥亂猶余不世功,平章正義范群雄。

      會看寰宇休兵日,信使聯翩繞白宮。

      詩后落款:“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系)張書旂教授作百鴿圖,祝羅斯福大總統三屆就職大典,羅家倫敬書!辈⒃谙路缴w有一枚名章。細看整幅畫作,作者只在畫的左上角署張書旂三字,亦在姓名三字間蓋有一方陰刻“書旂”的印章。真是﹕詩美字佳,錦上添花。

      書畫是造型藝術、視覺藝術。從書畫作品本身可以看出藝術家的修養積淀、情感氣質及內心世界。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我們從《百鴿圖》中可以窺見張書旂筆下每一只鴿子和花卉點染都充滿浩然正氣。一花一鳥,都是大氣磅礴。

      1940年12月23日,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教授邀請中外各界名人和新聞媒體在陪都重慶嘉陵賓館以茶會形式舉行《百鴿圖》贈送儀式。美國駐華大使詹森、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及兩使館參贊人員出席。羅家倫教授主持并講話,孔祥熙、陳立夫、王世杰、董顯光等當時的政要參加了贈畫儀式。張書旂在儀式上展示了這幅畫作的真容,并簡要介紹了此畫的意義和創作過程。詹森大使代表羅斯?偨y接受贈送,并于194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大典前獻給了羅斯福。

      為表感謝,羅斯?偨y特意囑咐詹森大使代表其致函羅家倫。該函件刊發在1941年4月2日重慶出刊的《中央日報》上。函曰:

      羅校長閣下:

      頃奉羅斯?偨y私人來函,囑余代彼向執事致謝。中央大學張書旂教授繪贈之百鴿圖,對于執事在圖上所題吟之詩篇及其美意,尤為感謝。

      特此奉達,希即察照。

      詹森敬啟

      此事在當時陪都各大報刊都有報道,傳為佳話。

      1941年初春,張書旂應羅斯?偨y邀請訪美。隨后又以外交使者的身份前往美國各大城市和歐洲各國巡回舉辦畫展,后又應聘在美國高等院校講授“中國美術史”“中國畫傳神論”與“中國花鳥畫技法”等多門課程。

      張書旂到美后,勤奮筆耕。他不顧戰爭創傷給自己帶來的離亂之苦,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同時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在美前3年,他先后在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余個地區藝術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約10萬美元先后數次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

      抗戰勝利后,張書旂于1947年初由美第一次回國省親,之后再次任教中央大學藝術系。后于1948年春再度赴美傳授畫藝,亦定居美國舊金山。之后在美創辦書旂畫室,創辦畫院,招生傳藝,同時在美國各地講學、寫生和創作,從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動。異國的奇花異草也豐富了他的視野,他由此創作了不少作品。在美國期間出版有《中國風格的繪畫》《書旂畫法》《書旂小品》等。1984年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張書旂畫集》,榮寶齋出版社推出了《張書旂花鳥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有《翎毛集》,臺灣也有《張書旂花鳥畫集》等畫冊、畫集、作品集和技法叢書出版,這是書旂先生留給后學的一筆寶貴財富。他的藝德和作品影響了許多人。有道是:春風艷桃李,熱血培棟梁。

      張書旂在美10多年,一直沒有加入美國國籍。雖身在異鄉,卻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故鄉。從他在美期間畫作題款上可以看到,他常署“浦江張書旂”,足見他對祖國和家鄉的眷念之情。他早想回國報效,遺憾的是他不幸身患胃癌,于1956年手術后,1957年再度舊病復發。1957年4月,張書旂自知病將不起,卻抓緊時間,嘔心瀝血編成《書旂畫法十章》和《畫法入門》兩書。又盡兩個月之力,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編寫完成了《翎毛集》兩大冊,本擬再寫姊妹篇《花卉集》,但病情加重,難以執筆。1957年8月18日晨,張書旂帶著對祖國深深的眷念和憧憬,病逝于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年僅57歲。畫界無不為之痛惜。當年《人民日報》載文稱其為愛國主義畫家。他留給人們的世紀杰作《世界和平的信使》,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也成為中美兩國和平友好的象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