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攝影報道 >> 正文
一提起可可西里,許多人的腦海里掠過的都是高原精靈——藏羚羊可愛的身影,尤其是2004年電影《可可西里》的上映,讓這片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地方為眾人所知。
荒涼、海拔高、嚴寒、不適合人類生存是可可西里真實的環境寫照,但由于野生動物種類多,這里也成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動物基因庫,可可西里是我國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置的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州西部,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境內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為6860米,是我國目前建立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是目前國內保持原始狀態最完整的區域。
雖然可可西里自然環境惡劣,但由于野生物種豐富,這里成了旅游探險者和攝影家的樂園。因為拍攝的需要,我也經常去可可西里。在那片人煙稀少的土地上,與那些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站在廣袤的大地上,抬頭仰望,朵朵白云如盛開的白玉蘭花飄然而過,你會覺得天空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那份綿軟。目光所及之處,巍巍昆侖銀裝素裹,承載著多少人希望的“天路”向遠處延伸,藏野驢、藏羚羊、石羊、藏原羚等悠然覓食,有些就在公路旁,在我們的車旁。圓滾滾的鼠兔時不時地就會從洞里探出腦袋觀察情況,雄鷹在天空上自由翱翔……這里雖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之景,但有“靜謐和諧,煩惱盡消”之感。
可可西里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在可可西里保護站采訪時,我見到過一只因受傷被救助回來的兔猻。當時這只兔猻被關在籠子里,第一眼看到它,我錯把它當成了一只大野貓,它毛發柔軟、眼神清澈,在籠子里打滾、跳躍,感覺樣子可愛極了,我趕快用相機拍下它。拍完照后,我把隨身帶來的一塊熟牛肉拿出來喂它,小家伙聞了聞就走開了。這時保護站的工作人員拿來了生羊肉,我拿了一塊遞給它,沒想到它一下撲過來,差點還咬到了我的手,顯示出了它野性的一面。我說:“哎喲,這野貓還挺厲害。”工作人員說:“這不是野貓,是兔猻。”等它吃飽后,工作人員把它抱出來,看著它可愛的模樣,我也把它抱在懷里,它溫順得像個孩子。幾年來,可可西里保護站已救護各類野生動物近500只,其中大小藏羚羊近300只。
拍攝過程辛苦而快樂,但有時也會遭遇驚險一幕。2013年的夏天,我和單位的司機小杜一起去唐古拉山鎮采訪。回來的路上,途經可可西里時,我們突然看到距離車約十米遠的地方,一只體格健壯的野牦牛正在公路旁飲水,它似乎沒有聽到汽車的馬達聲。我數次來可可西里,但是如此近距離地看到野牦牛還是第一次。我一邊激動地囑咐小杜“慢慢將車靠近”,一邊將鏡頭對準野牦牛。我們小心翼翼地又靠近了一些,野牦牛好像渴急了,頭也不抬,只顧喝水。我暗自竊喜終于逮住了機會。等小杜把車停穩,我連忙拍照,不料,剛按動了兩下快門,這只重達1噸的兇悍動物竟突然間對著我們的汽車沖了過來,幸虧司機小杜反應快,一腳油門,車子飛了出去,回頭一看,野牦牛并未追過來,只是站在路上警惕而得意地看著我們。此時,我和小杜已驚出了一身冷汗。我早就聽說過成群的野牦牛對人類的攻擊性并不大,反倒是獨牛更具攻擊性,因為落單的獨牛大多都是群牛的頭牛,在老了以后,從頭牛的位置上退出,單獨行動,這種牛的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警惕性特別高,攻擊性也特強,它發起威來,能把一輛卡車頂翻。
這次經歷雖然讓我心有余悸,但從這一點也反映出可可西里的野生動物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從2006年以后這里再沒有聽到盜獵的槍聲,藏羚羊種群得到了拯救和穩定恢復。據監測統計,可可西里保護區境內及周邊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已接近或達到6萬多只,較盜獵活動最為猖獗的20世紀90年代末的不足2萬只增加了4萬多只。僅2013年,在卓乃湖畔產仔的母藏羚羊種群數量就達到了3.5萬多只。
作為常年活躍在青藏高原的一名攝影記者,我多次遇到可拍攝的此類場景,但是次次的拍攝心情不同,也獲得一些攝影心得。首先,遇見野生動物時,盡量不要驚擾它們,此時長焦鏡頭是最好的選擇,至少200mm的長焦鏡頭是拍攝野生動物的利器。其次,可可西里自然風光大美,藍天、雪山映襯之下,更能突出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之美。利用廣角鏡頭,調整好動物主體與自然環境的構圖搭配,配合青藏高原通透的自然光線,就可以獲得一張如油畫般的風光大片。另外,我還喜歡拍攝動物的動態之美,常用低速快門記錄它們運動的軌跡。每年5至9月是藏羚羊途經可可西里遷徙的季節,也是野生動物最多的時候,當然也是可拍攝題材最多,內容多元化、多角度的時節,建議帶兩個機身及三個不同焦段的鏡頭來搭配組合拍攝,省去換鏡頭的時間來抓取每個生動的瞬間。
現如今,可可西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平靜而悠閑地繁衍生息,青藏公路沿線隨時都可以看到藏羚羊及其他野生動物采食、嬉戲、活動的場景,成為青藏線上的一道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