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9月24日,由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協聯合主辦的“2015 ·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國僑聯主席林軍,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夏潮,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偉,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和李曉紅、孫霖江、吳志攀、吳為山等中宣部、外交部、北京大學、中國美術館等有關方面負責人,以及各參展國駐華使館的代表和200余位來自五大洲75個參展國的參展藝術家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美協秘書長徐里主持。
趙實在開幕式上致辭。她表示,美術作為造型藝術,形象生動地記錄和展現著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審美風范,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從史前洞窟壁畫到第一件雕塑“維林道夫的維納斯”開始,繪畫與雕塑就是承載人類記憶與夢想的信息庫,一部世界繪畫與雕塑史,也是一部具象的人類文化史,而北京雙年展則堪稱一部繽紛多彩、不斷延展的當代世界繪畫、雕塑圖卷,多樣化的作品呈現了各美其美的藝術盛宴。趙實指出, 10多年來,北京雙年展以其鮮明的精神內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懷,廣泛吸引了世界各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參展,得到了中外藝術家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不但為傳播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打開了一扇窗口,而且為我們積極地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為促進各國各民族文化藝術交流、共同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提供了廣闊空間。
本屆北京雙年展共收到106個國家和地區的6650位藝術家投稿18386件,超過歷屆的參與規模。經過嚴格評選和激烈角逐,最終有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內的96國的605位藝術家拿到了珍貴的“入場券” ,展出作品685件,其中,國內作品188件,國際作品497件,涵蓋當代繪畫、雕塑、裝置、影像以及其他綜合類作品。除主題展外,本屆雙年展還設有加拿大、智利、厄瓜多爾、東南亞、亞美尼亞和南非6個當代藝術特展。在參展國規模、作品數量和展線、展期等方面均超歷屆。展覽將持續至10月15日。
為響應國家大外交、大外宣以及國內文化建設核心理念的要求,第六屆北京雙年展確立了“記憶與夢想”的主題,號召世界各國藝術家以當代繪畫和雕塑為主要形式,進行有關世界記憶與人類夢想的主題創作。“記憶與夢想”的展覽主題,同時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一2015國際大事記的藝術詮釋與升華。記憶與夢想凝聚著歷史與現實,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最能夠體現藝術家的人文關懷,喚起藝術家的創作激情,發揮藝術家的審美想象,從而產生像記憶一樣深刻、像夢想一樣神奇的藝術作品。
本屆北京雙年展在宣傳互動方面可謂亮點紛呈。為營造開幕式良好的社會氛圍,展覽專門在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和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設置動態屏幕公益廣告,讓走下飛機踏上中國土地的各國參展藝術家和乘客以及遠在萬里之外的世界公民,能在第一時間通過直觀的方式看到雙年展的相關信息。展覽開幕前后,組委會在展覽現場設置了“我和記憶與夢想的約會”微印相明信片互動環節,現場觀眾在使用手機和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合影后,只需填寫一份關于展覽的反饋表,便可第一時間免費制作成國際通用的郵資明信片并現場郵往世界各地,實現與世界朋友對觀展心動時刻的即時分享與留存。為方便觀眾在離館后還能通過手機便捷回看參展作品,組委會特意將部分重點作品圖文制作成二維碼,參觀時只需拿起手機掃一掃,即可將展覽“帶”回家。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北京雙年展還有一個布展和編輯細節上的創新之處——所有作品的展簽以及圖錄,都配有根據作者自述撰寫的作品賞析(中英雙語) ,以便中外觀眾和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創作背景、理念等。
此外,為使觀眾在展覽結束之后還能“身臨其境”觀看展覽,本屆雙年展在展覽閉幕前夕即10月14日,由中國美協和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共同打造的“中華數字美術館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3 D虛擬數字展覽”也將在互聯網上拉開帷幕,實現第六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成為“永不落幕的展覽” 。
9月25日,本屆北京雙年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與會專家圍繞“記憶與夢想”的主題,結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歷史契機,在世界共享有關“記憶與夢想”的大背景下,就北京雙年展的未來發展、繪畫和雕塑的當代性、藝術與世界文明的走向等展開了深入探討。
北京雙年展自2003年創辦以來,一直以展示世界當代繪畫與雕塑的當代延伸為宗旨,創立了與世界任何一個雙年展都不同的辦展方式與規則,得到世界范圍內藝術家們的尊重、認可與贊譽。展覽不但成為北京、中國的文化藝術名片,也是當今世界展示繪畫與雕塑的最大平臺。(記者 張亞萌 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