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老一輩藝術家文金揚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位為中國美術教育做出重要貢獻的“老教書匠”,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藝理弘通——紀念文金揚誕辰100周年”展覽近日在該校美術館舉辦,展品涵蓋文金揚的教學手稿與教具實物,以及國畫、油畫、素描、版畫作品近百件。
文金揚專注于美術技法理論教學,傾盡畢生精力。展覽總策劃、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評價道:“從20世紀早期開始,許多中國美術家在從事創作實踐的同時,也注重研究技法理論,著書立說,講學授業,使得美術技法理論成為一種學術新知。在這個領域集平生之力鍥而不舍,在解剖、透視和色彩三個領域同時用力的學者,推屬文金揚。”
文金揚從年輕時代開始即追隨徐悲鴻和吳作人學習藝術,不僅研習繪畫,也將精力投注到繪畫技法理論的研究上,早年就撰著了《中學美術教材及教學法》,1950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后,文金揚應院長徐悲鴻之邀,來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并長期主持技法理論教研室。他遵循徐悲鴻倡導的“藝術家應與科學家同樣有求真的精神”的教誨,孜孜以求,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將美院的技法教學從薄弱狀態發展為正規狀態,建立起教學的規范,配置起設備和教具,他講授的課程為學生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成為1950年代全國高等美術教育“走向正規化”在基礎教學上的體現。他撰著的《藝用人體解剖學》、《繪畫應用透視學》和《繪畫色彩學》這“繪畫三書”,成為繪畫技法理論的扛鼎之作,傳布廣泛,影響深遠。
文金揚的畫作鮮為人知,但他有優秀的藝術稟賦。從他的素描、速寫、水彩和油畫多種作品中,可見他嚴謹的造型和豐富的學養,抒發出健勁的筆意與創新的感覺。新中國成立后,他投身于新的時代生活,滿腔熱忱地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以豐沛的熱情描繪火熱的勞動生活。在他的大批速寫中,可以看到他到工廠、碼頭和水庫工地的足跡,這些速寫取景宏闊,畫下了氣氛熱烈的勞動景象。以《十三陵水庫》為代表的油畫,更見他造型的功力,尺幅雖小,但視野之寬闊,場面之熱烈,感情之充沛,都具備大型創作的特征和感覺,具有落落大方又深涵修養的品質。這些作品毫無疑問應該列入新中國美術史的行列,它們既見證了一種時代的生活,也凝聚了文金揚的藝術才華。記者 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