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科幻 >> 作品評論 >> 《三體》榮獲雨果獎 >> 正文

    評論:愿《三體》獲獎成為轉折點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8月25日12:44 來源:南方日報 潮 白

      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的第73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22日宣布,我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雨果獎。這是科幻文壇的最高榮譽。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是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之一。當然了,此雨果不是名著《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那個是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家;這個是雨果·根斯巴克,美國科幻作家。并且,這兩個雨果,一個是名,一個是姓。

      這也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首次獲得這一獎項,其意義與蘇炳添站在世界田徑錦標賽百米決賽賽道上屬于同一性質。《三體》系列(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故事視角宏大,從中國視角討論科幻的一個基本問題,即人類和宇宙的命運。此前,識者以為,中國本土的科幻小說,從來沒有機會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類型小說,而僅僅附屬于兒童文學之下。在我看來,科幻電影更是我們電影品種的一個缺項。搞人類學的童恩正先生曾經寫過一部《珊瑚島上的死光》,好久以前的事了。那部電影的科幻成分究竟如何姑且不論,倘若我們果能“知恥而后勇”,就要承認在《侏羅紀公園》《E.T。外星人》《盜夢空間》等面前,我們在科幻領域還沒有絲毫的話語權。

      現在,劉慈欣的獲獎,有可能成為一個轉折的契機。

      科學幻想,首先需有幻想。這一點,我們的前人從未缺失,故事情節等“無一不奇”的《西游記》就不用說了,根據大圣、哪吒來演繹的電影,到現在也還是票房保證。《莊子》里的鯤鵬,展一下翅,“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多大的家伙?《晏子春秋》里的焦螟,“巢於蚊睫,再乳而飛蚊不為驚”。在蚊子的睫毛上做窩,飛來飛去蚊子不知道,多小的東西?唐玄宗的時候,月亮都上去過,逛“廣寒清虛之府”,默記仙女的優美舞曲,玄宗還依其聲調整理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開玩笑說,美國人到月亮上去才是40多年前的事嘛。比較可惜的是,我們這些幻想中少了點兒科學的成分,玄宗憑借道士“擲手杖于空中,即化為銀色大橋”,連走帶飛上去了,失之于簡。

      這種失之于簡的幻想,西方其實也同樣如此,他們普遍流傳的女巫騎把掃帚就能飛行,又有何種科學道理可言?但電影《哈利·波特》搬了過去,照樣風靡全球。我們也有這類故事,卻至今藏諸深閨。比如《太平廣記》卷四六〇里的這則故事。戶部令史家有匹駿馬,“恒倍芻秣,而瘦劣愈甚”,飼料不可謂不好、不足,馬就是肥不起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鄰居告訴他,你家的馬根本不閑著啊,你每次值夜班的時候,你老婆都騎出去。令史乃在某一天暗中觀察,果然,“一更,妻起靚妝,令婢鞍馬,臨階御之。婢騎掃帚隨后,冉冉乘空,不復見”。有一天,令史又在看,“妻頃復還,問婢何以有生人氣”,讓她把掃帚點著當火把,“遍然堂廡”,弄得“令史狼狽入堂大甕中”。一會兒騎馬又走,然掃帚燒了,婢女騎什么呢?令史妻云:“隨有即騎,何必掃帚?”婢女“遂騎大甕隨行。令史在甕中,懼不敢動”。則我們的傳說,顯見比單純地騎掃帚還更發展了一步。

      前人的大膽奇想,如今真的可能只歸入兒童文學的范疇了。就如劉慈欣在得獎之前所說,中國科幻現在根本不是走不走出去的問題,因為內部還沒有成長起來。因此,劉慈欣得獎絕對是一件好事,有可能使國人借此對科幻是什么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對科幻小說乃至科幻電影產生了一種情懷。茍如是,則劉慈欣獲獎更超越了獲獎本身。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