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科幻 >> 今日作家 >> 《三體》榮獲雨果獎 >> 正文
《三體》英文譯者劉宇昆代表劉慈欣領取雨果獎。
劉慈欣
據姚海軍介紹,此次獲雨果獎的是該系列的第一部《三體》(英文版),該書去年10月開始在北美上市。目前的銷量約為4萬冊以上,這是一個非常不 錯的成績。該書是由在美國科幻出版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國科幻專業出版公司托爾公司出版。一些專家看完后,都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比如其中就有喬治·R·R· 馬丁、大衛·布林等。據悉,該書英文版第二部今年8月已上市,明年第三部
北京晨報訊(記者 劉婷)昨天,具有世界聲譽的科幻大獎雨果獎在美國頒出。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獲獎,被業界稱為中國科幻值得紀念的一天。作為責編、最早發 表《三體》的《科幻世界》雜志副總編姚海軍表示,在這樣中國科幻歷史性突破的一天,仍然看到當下中國科幻創作存在憂慮,主流作家群體還比較弱小。
劉慈欣在獲獎之后表示,這次獲獎有幸運的成分,所以還是保持平常心為好。昨天,劉慈欣并未前往頒獎現場,作為《三體》譯者,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 兼翻譯人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并現場朗讀劉慈欣的致辭,其中談到“翻譯作品總是在跨越兩個不同的文化和時空,而就本書而言,這座橋梁就是劉宇昆”。 姚海軍也同時表示,雖說科幻是世界性的,但兩個不同環境下的科幻創作的理解,還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座好的橋梁。
姚海軍談及目前中國科幻創作表示堪憂,主流作家群體還比較弱小,每年能出版的科幻長篇小說數量不多,短篇科幻的專業發表園地也只剩下《科幻世 界》,有一些非專業的雜志也發表一些但非常有限,發表園地出現了萎縮。他希望劉慈欣的獲獎能夠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對年輕人的創作產生激勵。
劉慈欣,1963年6月生,山西陽泉人,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趙樹理文學獎、華語科幻星云獎、人民文學柔石獎等 多種獎勵。其代表作品《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此次更以首部英文版《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 佳長篇故事獎,成為亞洲第一人。
中國科幻發展時斷時續
北京晨報記者曾多次采訪劉慈欣,每次大劉(業界稱呼)都是平和的語調與態度,但探討“大問題”,還是展現了他的思考深度。比如,他談及中國科幻 發展的時斷時續問題時說到:“美國每年科幻小說的新書約能達到1000種,我國可能連100本都不到。中國的科幻起步很早,在晚清時期就有。但一直是不斷 中斷,又不斷重新發展。晚清時發展到‘五四運動’就中斷了,很奇怪,‘五四運動’引進科學,科幻反而沒有了,可能是因為戰亂或其他原因。第二次發展是新中 國成立到1950年代,受蘇聯影響,有一個科幻高潮,但因為‘文革’中斷了。第三次發展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科幻文學很熱,市場也很好,曾經有書賣到 300萬冊,因為‘反精神污染’的原因,中斷得很迅速,幾乎是一夜之間,全部都不出版了。最近的一次復蘇是1995年到現在,也在緩慢地發展。中國科幻小 說不停地中斷,難以穩定地培養出一批作家和讀者,也難以穩定地產生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機制。”
近五年中國科幻有起色
劉慈欣還提到:“科幻文學這5年來應該說是一個繁榮期,包括讀者數量、作品影響力都有大幅度提高。但科幻作家群規模仍然有點小,從事科幻創作的 人比較少。有時一些作者發表了一兩篇作品之后就消失了,真正長期從事科幻文學創作的作者,也就是30至50人之間。這些人基本是業余作者,真正靠科幻文學 創作能生活的人、專業作家,幾乎沒有。市場小,吸引不了這么多人進行創作。這中間,出版界其實是重要角色、推手,不能光靠作者與讀者之間‘雞生蛋、蛋生 雞’,也不能只靠作品本身,這樣永遠走不出小圈子。”
談到在中國這樣一個不太繁榮的科幻閱讀氛圍中,《三體》成為一本現象級圖書,他說:“科幻小說讀者群界限比較分明,主體是科幻迷,一些在校的高 中生、大學生。《三體》確實吸引了一些圈外的讀者,也希望科幻小說的影響力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三體》的市場比較好,只是相對于科幻小說、相對于其他類 型文學還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視角去創作,從一個很終極的、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尺度比較大的視角,往回看人類社會,往回看每一個個體。 一般我們是從同樣的地球表面來看社會,《三體》是一個另外的、很遠的角度。”
科幻電影
也迎來時機
在談及令人期待也令人擔心的《三體》電影拍攝時,劉慈欣說道:“讀者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國內現在還沒有大成本科幻電影的拍攝經驗,但事情總得有 個開始,才能積累經驗。我們現在也不是像美國上個世紀初開始時那樣從零開始,我們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現在應該開始做這些努力了,尤其是對大成本 的科幻電影來說,做實質性的努力,開始起步了。現在比5年前條件好得多。不光是投資,包括近年來不斷進入國內的美國科幻大片,其實培養了一批觀眾,培養了 他們的鑒賞力。受眾群體也有了一定成熟。”
北京晨報記者 劉婷
■新聞鏈接
首部英文版
《三體》已銷4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