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后又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文學碩士。1976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教員、干事、專業作家,1997年轉業。中國作協第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主席團委員、第八屆副主席。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莫言文集》(12卷),影視、話劇劇本多部。中篇小說《紅高粱》獲全國中篇小說獎,《豐乳肥臀》獲首屆《大家》文學獎,《白狗秋千架》獲臺灣聯合文學獎,《酒國》(法文版)獲法國儒爾·巴泰庸獎,《檀香刑》獲首屆鼎鈞文學獎、臺灣聯合報十大好書獎,另獲意大利第三十屆諾尼諾國際文學獎。2004年獲法蘭西文化與藝術騎士勛章,2005年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蛙》以“姑姑”的一生經歷為主線,講述施行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在民間的影響,這是文學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題材。《蛙》的主要人物是鄉村醫生姑姑,她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讓已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她在鄉親們心目中成為魔鬼似的人物,但姑姑毫不動搖。步入中年的姑姑和專捏泥娃娃的手工藝人郝大手結婚,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懺悔。 寫完《生死疲勞》后,莫言一直努力突破自我,對小說進行著各種探索,新作《蛙》在形式上的探索同樣引人注目。從整體來看, [詳細]
《四拾壹炮》以九十年代初農村改革為背景,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折射出了農村改革初期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激烈沖突,以人性的裂變,人們在是非標準、倫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小說的副線是一個老和尚的傳奇人生。兩條線索交叉進行,使整部小說在實和虛的場景不斷變換、撲朔迷離、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離地回看了農村改革初期的歷史。精彩欣賞: 十年前,一個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個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歲月?你幾歲?云游四方、行蹤不定、暫時寓居這廢棄小廟的蘭大和尚睜開眼睛,用一種聽起來仿佛是從幽暗的地洞里傳上來的聲音,問我 [詳細]
《檀香刑》是莫言潛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力作。在這部神品妙構的小說中,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龍活現的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精彩欣賞: 那庫丁的后半截身體,在那里抽搐著,沒有什么大動作。可他那前半截身體,可就了不得了。大人,沒親眼看到的聽說了也不會相信,親眼看到了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