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隨母親茹志鵑遷至上海讀小學,初中畢業后赴安徽淮北農村插隊,后調地區文工團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8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平原上》,1986年應邀訪美。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流逝》、《小鮑莊》、《小城之戀》、《錦銹谷之戀》、《米妮》等小說集及《69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長恨歌》(獲茅盾文學獎)等長篇小說。作品曾多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98年并獲得首屆當代中國女性創作獎。
我要研究的是,一戶的大戶人家,究竟是怎么敗落的。我寫了他們對奢華的無限追求,表現在很多細節描摹上,但我無意把他們放在道德中去進行衡量,說到底,色犬馬的一切,我是喜歡的,它是道德之外的一個世界。 ——王安憶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清康熙六年(1667)的上海興起造園風氣,士紳申家也隨俗打造了一座“天香園”,園中種桃、制墨、養竹、壘石…… 天香園主人申明世的長子柯海,娶了南宋康王一脈的徐家之女小綢,感情甚篤;卻因柯海又納江南閔女兒為妾,從此小綢與柯海形同陌路。小綢與柯海胞弟鎮海之妻 [詳細]
本書是王安憶的“書評自選集”,由王安憶2007年來撰寫的書評組成,分外國文學、中國文學兩部分。外國文學部分既有關于《包法利夫人》、《女賓》、《圣誕頌歌》等文學經典的導讀,也有對近年新興推理小說和新銳小說的評論,亦有用“閱讀片段”方法寫作書評的新嘗試。中國文學作品的書評則囊括史鐵生、朱天心、馬家輝等海峽兩岸多位重要作家,知人論世,有的放矢。 [詳細]
簡遲生,這個經歷了紅衛兵小將大串聯、上山下鄉、辭職下海等風雨的經典男人,在行將遲暮之年,遇到了來自江南小鎮的女孩提提。她美麗而又任性,狡黠而又青春。仿佛最自然不過,他們走到了一起;最自然不過,他們終究擦肩而過。而簡遲生,又在苦苦守候什么?是莽撞的青春,抑或是年少的情懷? 《月色撩人》中各色人等如若隨緣而遇的朋友,也許分離,卻在兜兜轉轉中重又相逢。作者用娓娓的敘述,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年齡相差甚大的感情糾葛。而在文字背面,體現的是對過去、現在兩個時代深刻的反思。 [詳細]
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飆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拋到了一處。從高級干部公寓和從市井里弄走出來的男女主人公們,帶著青春的熱情、敏感、躁動和迷茫,頑強而莽撞地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尋找理由。可以說,這是一部“老三屆”的精神成長史,作者書寫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段歷史。王安憶以理性、精致、綿密的筆觸,解剖和描述了6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南昌、陳卓然、海鷗、阿明等幾個年輕人的成長。 [詳細]
《小城之戀》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經過了一番急風暴雨式的性愛之后,男人欺辱式地占有了她,爾后又甩了她,對她產生更大的恐懼。在敘事者眼里,那個男人便是無能的墮落者,女人便成了受害者,而且是敘事者眼里一個頗具母親溫柔又十分博大而神圣的受害者。 本書是“新時期小說名家名篇”之一。本書寫了蒙昧的壓抑中畸形的兩性關系,她不是從道德的意義上譴責男主人公,而是從心理的意義上表現男性主體意識的缺失。 [詳細]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員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想來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最終被失手殺死,命喪黃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