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作家,編劇。1964年生于浙江富陽,現居成都。曾從軍17年;1983年畢業于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1991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轉業至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任編劇。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麥家暗系列作品集》(四卷),電視劇《暗算》《地下的天空》(編劇)等。作品曾多次獲獎,作家本人曾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第三屆風尚中國榜2007年度作家、第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年度小說家、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第三屆電視劇風云盛典最佳編劇等。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和編劇的電視劇《暗算》一開中國特情影視劇的先河,深得觀眾喜愛。
麥家因《暗算》聲譽鵲起,其實,在此之前他的另一部長篇《解密》已經很是精彩,而之后的《風聲》更讓他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家伙。眼下這部散文隨筆選又將讓你看到一個隱在秘處、略帶憂郁的立體的麥家。 本書分五輯內容:天南海北、情同手足、浮云蔽日、品頭論足以及竊竊私語。 輯一“天南海北”中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寫國外幾位極具影響力的作家,其中《博爾赫斯和我》以及《我有三本〈聚書的樂趣〉》使人印象深刻。 輯二“情同手足”堪稱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情感誠摯飽滿,那些跟人至深的文字似乎能讓你觸摸到他柔軟溫熱的心。 [詳細]
小說講述了代號“老鬼”的我地下工作者李寧玉,依靠自身高超的破譯電報的能力,打入日偽情報組織內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為我黨提供敵方重要情報。但在緊要關頭,一份情報在繼續傳遞過程中被日偽截獲,秘密傳送路線被切斷,不僅接下來的情報傳送出現困難,“老鬼”也被監控,面臨身份暴露的危險。為了將更重要的、關乎我黨在杭州的地下組織之存亡的情報傳遞出去,“老鬼”機智地與日偽以及同樣打入該組織內部的國民黨軍統特務周旋,制造種種假象迷惑敵人,使得組織內部陷入混亂,搞不清誰是真正的“老鬼”。但因條件所限,最后關 [詳細]
本書的這些作品表達的對象證實了這些作家關注的對象,以及他們的焦慮和困惑。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所強調的“人民性”和他們所體現出來的悲憫情懷,在某種意義上表達了文學的最高正義。于是,在這些年輕的作家作品中,我們再交相逢了久違的感動和文學的力量。他們也許在文化市場上難以暢行無阻,他們表達對象的邊緣性質可能決定了這一點。 [詳細]
坦率地說:本書比《解密》更好看。本書依然講述了那個神秘之地——“701”的故事。依然是一些秘而不宣的天才人物的無墨登場、絕地廝殺。依然充滿了與秘密、神密相糾纏的懸疑情節,以及與偶然、未知相關聯的無常的命運。跟博爾赫斯一樣,麥家偏愛書寫“傳奇”,但目的不是講一個傳奇的故事就了事,而是挖地三尺,挖得人揪心的痛,像剝除了皮肉,又灑了鹽。有評論家稱麥家的小說是“新智力小說”。但我們認為,不如叫“特情小說”更切中要害。 [詳細]
他沒有名字,只有代號;他沒有聲音,只有行動;他沒有眼淚,只有悲傷;他沒有日常,只有非常;他的天才可以煉成金;他的故事正在傳天下……一部破解秘密的說;一部走近天才的小說;一部叩問命運的小說;一部挑戰智力的小說。破譯密碼,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這項孤獨而陰暗的事業,把人類眾多精英糾集在一起,為的不是什么,而只是為了猜想由幾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演繹的謎密。這聽來似乎很好玩,像出游戲。然而,人類眾多精英卻被這場游戲折磨得死去活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