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仄佳,女,紐西蘭籍,生長于四川成都現居澳洲雪梨。 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畢業,曾做過軍械修理廠描圖工,藝術教育師范美術教師,報社攝影記者和美術編輯等職。愛閱讀,音樂,美術和各種好玩的活動運動,癡迷文字也收藏研究軡東南苗族刺繡。十五年前來澳州舉辦個人苗族刺繡收藏展,然后結婚并移居紐西蘭十年,去年遷回雪梨定居。 七年前開始寫作,已在紐西蘭,澳洲,臺灣,香港,美國和中國等地的華文刊物報紙上發表數百篇文章,并已結集出版了散文集三本,其:〔風箏飛過倫敦城〕﹝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獲臺灣華僑救國聯合總會九十年華文著述獎文藝創作散文佳作獎;〔暈船人的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獲零四年第六屆成都金芙蓉文學獎;〔天堂里的孩子--成長在澳洲新西蘭〕今年五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散文“夢回黔山”獲第一屆新世紀華文文學獎的首獎,﹝美國世界日報﹞主辦。
在酒吧闌珊燈火前,醉女人拉開車門,轟地攤到在后座,一條腿高蹬在車窗上,黑絲襪斷裂出閃電似的一絲白肉。老喬回頭見了,心咯噔一跳。 聽醉女人說要去紅山,老喬就恨不得把她趕下車去。紅山在奧克蘭市最南邊,山旮旯又遠又偏,回來肯定放空,無奈人上了車趕不下去。老喬接著擔心醉女人沒錢,賴賬怎幺辦?但自己車后長串排隊等生意的出租車喇叭催逼著,老喬不得不滑進女皇大街的車流中,捱過幾個紅綠燈南上了高速公路,老喬糊涂得還像在做夢… [詳細]
十六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大批中國瓷器運到西方國家,天知道有多少中國瓷器進入了多少西方貴族和平民家?尤其是英國人對中國瓷器珍愛有加,不過英國人又十分“愛國”,寧肯掛羊頭賣狗肉般的在那些瓷器底部打上英國公司名,也不肯留下“大清干隆”之類的中文印記。其實西方人仰慕神秘的東方文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雖然部分瓷器是中國工匠按出口商的要求造型繪圖,掩飾了它們的真實來源,仍有相當部分瓷器保留了中國傳統紅紅綠綠的圖案紋樣,英國人照樣接受喜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