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評論家、作家,生于北京,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班畢業。1986年起在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工作,歷任副研究員、創作研究處處長,1999年調魯迅文學院任副院長,研究員,負責教學工作。曾發表文學理論專著《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及文學批評著述百余萬字。發表長篇小說《末世》、《犯罪升級》、《原代碼》,撰寫長篇電視劇本《犯罪升級》、《白日》、《威脅》等。現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理論之樹常青》是胡平編著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輯理論視野、小說八條——不談成績,只說問題、敘述的盛宴語言的危機、怎么寫·寫什么——當前長篇小說創作的基本問題、職業批評與媒體傳播、評論界要適應文學新格局、青春文學與“80后”寫作、關于小小說創作答記者問、關于詩歌的外行話、第二輯綜合述評、我所經歷的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我所經歷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1988至1990年短篇小說創作述評、1990年短篇小說創作述評、1991年短篇小說創作述評等等。 [詳細]
這是國內首部深刻揭示高科技犯罪的純文學作品。 內向和不得志的某是銀行職員閔捷在數字化空間里發現了實現自己權力欲望的重復可能。他不僅利用網絡廣泛獵色,滿足他和同伙們的情欲,而且在網絡上滿足對金錢的需求。他憑借技術能力竊取了銀行的總秘鑰即原代碼,籍此制作大量偽信用卡,盜巨額存款,成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銀行大盜,卻不留下任何犯罪痕跡。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破獲傳統刑事犯罪案件經驗豐富,但遇到此等高科技犯罪時一籌莫展,副總隊長倪耀庭決心要破獲這起經典大案,以仕途為抵押,冒了極大風險,在銀行科技人員謝小米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