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彬:1966年10月出生于黑龍江依蘭,2000年7月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院副教授、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博士后;致力于中外文學及文化倫理研究,兼事小說創作與英文翻譯;出版論著有《歷史想像的現實訴求——中國當代小說歷史觀的承傳與變革》、《閱讀愛情》、長篇小說《流螢》、譯著《迷失的男孩》、《安琪拉的灰燼》、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料文論選(1949-2000)》等,另有學術論文、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百余篇。
路文彬教授的批評文集《理論關懷與小說批判》是本有關文學研究的論文集,文集由“理論與闡釋”、“小說與批判”和“作家與作品”上中下三編構筑而成。三部分鼎足而立又連貫一體,是在原文基礎上的再度整合和精彩演繹。 [詳細]
自1997年出版以來,本書雄踞《紐約時報》排行榜已達172周,與作者的第一本書同樣成了真正能夠幫助千百萬忍重獲生活信心的書。戴夫·佩爾澤本人也因此接連受到美國三屆總統里根、喬治·布什和克林頓的熱情贊揚。 本書是戴夫·佩爾澤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講述的是那個被稱作“它”的孩子雖然逃離了生命受到威脅的困境,但生活中的大浪依舊不斷襲來,他的獨立奮斗之路才剛剛開始。在充滿偏見與懷疑的世界里,他努力掙扎著提升自己,不顧一切地追尋著精神上的愛與自由。在他的成長歷程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人性的黑暗之淵更可以看到 [詳細]
《安琪拉的灰燼》以幽默生動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貧民窟孩子成長與奮斗的感人經歷。面對貧窮、挫折、苦難,作者邁考特則選擇以樂觀進取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美國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強奮斗的偶像。 這本書字里行間充滿了苦難,但是它不叫人絕望,主人公在成長著,在拼命地吸吮著苦難的乳汁成長。這成長的歷程是無堅不摧的。盡管弗蘭克與他的兄弟們在物質上非常貧窮,但他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感覺很富有。令全世界無數讀者為之感動。 該書平凡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數以千萬的讀者,并因此 [詳細]
第一部愛服從美德的引領第二部愛不僅僅與幸福有關第三部愛并非總是那么盲目第四部愛征服的總是你自己第五部愛因夢幻美麗又脆弱第六部愛讓我從未如此美麗第七部愛要讓我與你同等第八部愛尋求的絕不是依賴第九部愛有一種品質叫高尚第十部愛賜福最寬厚的心靈第十一部愛當屬尊貴者的謙卑第十二部愛能讓我為你做些什么第十三部愛怎一個“寬恕”了得第十四部愛綻放直理的曙光第十五部愛奏響生命的化彩樂章 第十六部愛永遠與怨恨無緣第十七部愛緣何不再感動你靈魂第十八部愛只有無私的時候才有力第十九部愛留給執著的竟只是背影第二十部愛對理念 [詳細]
這是一部關于情感的小說。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探討了情感的可能性,作品中那看上去也許并不正常的情感,實際上是以一種挑戰的方工,迫使我們對于傳統方式的情感進行深刻的反思。它所提出的問題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它的社會寓意就蘊涵在這種情感的困惑之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