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女。祖籍廣東,生于杭州。1969年赴北大荒農場上山下鄉8年。1977年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專業,1979年調入黑龍江省作協從事專業文學創作至今。現為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五屆全委會委員,第六屆主席團委員、第七屆副主席,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已發表小說、散文作品共500余萬字,出版各類文學專集60余種。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赤彤丹朱》、《情愛畫廊》、《作女》、《張抗抗自選集》(5卷)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優秀中篇小說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第二屆女性文學優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多次獲東北文學獎、黑龍江省文藝大獎、精品工程獎、德藝雙馨獎、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小說金獎,以及全國各類報刊、雜志獎。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內容簡介 這部小說集收錄的是張抗抗邁入21世紀后至今的所有中短篇小說創作,共計17萬字,為近年來張抗抗中短篇小說最為全面的總結。《集體記憶》、《請帶我走》、《芝麻》3個中篇,反思知青生活,探索當下城市與農村的差異,思考人的生存狀態,《芝麻》曾獲得“第十二屆全國人口文化獎小說金獎”;短篇小說7篇:《面果子樹》、《鳥善走還是善飛》、《何以解憂》、《去維多利亞》、《干涸》均帶有作者熟悉的知青生活的深深印痕,《謎面:九十九》則是鍛煉思維的一次寫作嘗試,《北京的金山上》素材來自于小區里外來的拾垃圾的人,是 [詳細]
內容簡介 本書表達了一部分知識分子、一部分白領階層、一部分藝術家,還有一部分向往崇高生活的普通人,心靈深處的愛情理想。小說以女性的審美價值觀來寫“性”與“愛”,試圖用藝術家的繪畫語言,來替代文學的敘述語言。當讀者穿過這道長長的畫廊,用眼睛欣賞那些被愛情催生、同時又催生著愛情、訴說著愛情而同時又被愛情訴說的畫面時,在那些絢麗的色彩、奇異的光線、怪誕的構圖面前,你們是否同時能感覺到書中人物內心激情的震蕩、喃喃絮語中的溫情、深沉的苦痛以及最終戰勝自我的理性光芒? 這是一本關于愛情的美好文字,小 [詳細]
內容簡介 在這個故事開始之前,卓爾已經結婚了。結過婚自然就意味著后來很快又離了婚——既然她該做的事情已經做過了,在精力充沛的卓爾身上,肯定就得發生另外一些事情了。彎曲小腿、收腹、提臀、兩只腳尖向前一蹬——卓爾覺得自己像一只仰面朝天的青蛙,猛地彈起身子,從床上跳起來。那種事情一定不能讓它發生在床上。尤其是自己的床。單身女人的床,是女人為自己準備的收容所,是風雪迷途之夜撞上的一座破庵,是女人最忠實最可靠也是最后的棲息地了。極偶然的,卓爾在床上輾轉翻滾,發現床墊的那種暄松柔軟顫顫巍巍的感覺,就像 [詳細]
內容簡介 《隱形伴侶》初版于1986年,講述了兩個青年男女,在北大荒戀愛、結婚又離婚的故事。嘗試了有關潛意識、無意識、夢境、幻覺、隱喻、心理活動等多種寫作方法,在我的創作之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女主人公曾把自己關于真誠和正義的理想,寄予自己的戀人。但婚后的現實使她在極度的痛苦與迷惘中,對以往奉若神明的“真善美”和人性本質發出了詰問,終于認識到每一個人的體內都有另一個終身無法擺脫、令人恐懼和震顫的“隱形伴侶”。人只有承認自我意識中的所謂“惡”,才能駕馭并超越“惡”……對于今人來說,也許這仍然是 [詳細]
內容簡介 “女人坊”,女人的文學,經典的世界,中國散文學會特別推薦!本書為“女人坊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賞析叢書”之一,是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近年來的散文精品合集。全書收錄的散文優美靈動、揮灑大氣、真摯自然,常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對城市、對世界的獨特看法…… 全書分為:精靈無聲、空中的翅膀、記憶與嘆息、高山仰止、流水知音、西部與北方、江南印象、地球漫游,共八輯。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從幽深壯麗的地下森林到翩然靈秀的白色大鳥,從緣自青橄欖的懵懂初戀到悠遠深沉的濃濃 [詳細]
內容簡介 這本集子里收錄的散文,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近20年中,我陸續寫下的有關女性生活、女性思考的札記和隨感。女人愛美、女人戀家、女人育兒、女人讀書、女人惜物、女人創業……無論女人做什么,都不再僅僅為了悅人,而是悅己——希望自己能夠從中得到快樂。無論使用什么樣的主義作為工具,女人都明白,工具是為了摘取果實。果實是什么?是心靈的安寧,是那種通常被稱為“幸福”的狀態。 而我們今天遇到的難題,是究竟怎樣以思想悅己?現代女性經濟獨立、人格獨立,唯有“思想”——是否已經特立獨行?所以,我們常常只能悅 [詳細]
內容簡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社曾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出版優秀長篇小說選拔本,集中展現了當時長篇小說創作的風貌和水平。新時期以后,長篇小說創作的數量大增,題材、風格、手法亦日趨多樣。為了比較全面地反映這一時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成就,二○○四年五月,我們編輯出版了“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叢書,收入了二十五位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以厚重見長,或以獨特取勝或曾引起強烈反響,或為讀者喜聞樂見。叢書出版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這次重新出版時,我們對原叢書書目做了調整,增選了一批作品,同時將其中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