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活動 >> 文學活動 >> 正文
一場名為“70后作家連環話”的文學沙龍近日在京舉行,徐則臣、李浩、弋舟、石一楓、馬笑泉等作家齊聚。他們就近兩年各自的新書《耶路撒冷》《鏡子里的父親》《世間已無陳金芳》等互相品評,暢聊文學創作與時代環境之間的關系。
徐則臣認為,整個70后的現狀經常被形容是“在夾縫中”,他說:“大概在一個小的區域里70后能夠發出自己的一點聲音,但不管這個聲音多大,我覺得有聲音比沒聲音好。”馬笑泉覺得,文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任何一個知名作家到了一個小縣城,就好像今天周杰倫到了一樣,萬人空巷,“今天我們不再享受這個風光”。他認為,這并不是一件壞事,“80年代,文學承擔了太多不應該承擔的功能”,今天這種所謂邊緣化的狀態,對于真正的作者和讀者來說,“文學回到了它最應該回到的位置”。
同為70后作家的石一楓不同意“夾縫”這個詞,他說:“經常說我們這代人生活在夾縫之中,但是誰夾你了?沒人夾你,能寫點東西,能出點書也是挺幸福的一個事,干嗎非得抬頭看誰又夾你了,最后活得跟怨婦似的。我覺得要想當一個比較稱職的作家,首先要承認自己是一個凡人,跟別人沒什么區別。還有一點就是盡量別做一個俗人,不要被一些特別庸俗的邏輯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