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影 >> 資訊 >> 正文

    大型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凝聚夢想 感受光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7月01日10:25 來源:文藝報  任晶晶
    攝制組與老一輩革命家后代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查找資料攝制組與老一輩革命家后代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查找資料
    攝制組在中國空間站研制現場拍攝,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間站攝制組在中國空間站研制現場拍攝,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間站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從6月14日起,一部真實、生動地呈現中國共產黨95年波瀾壯闊光輝歷史,展現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型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在中央電視臺隆重推出。

      《筑夢路上》全片共32集,每集25分鐘,以95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眾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為敘事線索,擷取黨史上數十件大 事,用“講故事、析道理”的手法,深刻展現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的“尋夢、追夢、筑夢、圓夢”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立下 的豐功偉績。這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共黨史的文獻紀錄片中體量規模最大、歷史跨度最長、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

      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的拍攝創作團隊,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為主要團隊,由曾三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其他多項紀錄片大獎,從事文獻 紀錄片創作20余年的夏蒙擔任總導演、電視總撰稿人。盡管夏蒙拍攝過多部大型文獻紀錄片,但面對32集、800多分鐘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又只有短短一年多 的拍攝創作時間,還是不免有很大壓力。接手這部文獻紀錄片后,他經過認真思考,形成了一份5000余字的導演闡述,對這部紀錄片的總體風格與敘述方式提出 了很成熟的創作思路和拍攝設想。夏蒙認為,與以往拍攝的同類題材紀錄片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筑夢路上》從策劃與創作一開始,聯合攝制的各方就達成共識:應 該讓這部紀錄片用“講故事”的方式,努力將中國共產黨95年的風雨歷程更加精彩地呈現出來。夏蒙說,“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而講好故事,也是這部紀錄片的 初衷,這是一部慶祝建黨95周年的紀錄片,我們必須確立一條紅色的主線——足跡、豐碑、旗幟。但我們拍攝的是一部文獻紀錄片,不是一部政論片,不能只講大 道理。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艱難曲折,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與值得記憶的往事。如何讓今天的人們走近這段歷史,需要許多生動的細節與人物故事貫穿在其 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夏蒙先后七易其稿,最終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30余件大事為主軸,努力以故事化敘述手法呈現那些隱藏在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在觀眾 熟悉的經典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中發掘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在全景式地展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的同時,又以許多可以觀照歷史的生動細節,還原 歷史的真相,凸顯人性的光輝。

      2015年春天,攝制組分4個地面拍攝組和兩個航拍組,拉開了高強度拍攝工作的大幕。從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到最東端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 合處,從雄渾壯闊的青藏高原到萬里碧波上的南海諸島,攝制組的足跡遍及中國全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采訪拍攝相關單位120余 家,拍攝高清影像素材700余小時。拍攝過程中,攝制團隊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無人區,拍攝喀喇昆侖山 邊防部隊的巡邏、訓練、演習;深入南海諸島拍攝武警邊防部隊和解放軍官兵衛國戍邊的英雄事跡。從國家電網特高壓輸電線建設到航天領域的神舟載人飛船和空間 實驗室,從量子通訊技術到暗物質探測等前沿科技,從先進戰機的研發制造到大飛機的組裝下線,從邊遠山區的水土流失治理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無不 顯示出當代中國前進的步伐。主創團隊采訪了200多位人物。通過眾多采訪對象的敘述和解讀,呈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行進在筑夢路上的許多滄桑往事和 幾代人共同擁有的鮮活記憶,讓個體的人生足跡與國家和民族前行的軌跡交織重合,從而有了更加生動的敘述。

      用翔實的文獻資料和歷史影像,打開筑夢路上許多珍藏的故事和記憶是該片的亮點之一。《筑夢路上》編導們充分發揮中央電視臺在影像資料方面的優 勢,組成了一個由央視紀錄頻道、央視音像資料館、中央新影集團等多部門構成的影像資料檢索小組,為全片的歷史影像呈現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中央檔案館、 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以及全國30多家不同主題的紀念館、博物館和浩如煙海的圖書資料,遴選和查找到國內外關于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歷史文獻。 片中首次完整地以一段彩色影像呈現新中國在1955年首次舉行的授銜授勛儀式,這是夏蒙在中央新影的協助下,從大量片源中逐格手搖而意外發現的。為了體現 歷史的真實,又將這段以技術手段還原的彩色膠片與1955年拍攝的黑白紀錄片的聲音相結合,最終得以讓共和國將星閃耀的輝煌時刻,第一次如此清晰和真實地 呈現在觀眾面前。

      主創團隊還進一步將影像資料收集的視野拓展至全世界。在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地的歷史檔案中尋找中共早期領導人的資料與中共一大、中共六大、共 產國際五大、二戰等文獻資料,并找到了大批珍貴的資料。比如,抗日戰爭初期,美國駐華使館副武官卡爾遜少校曾到訪延安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延安受到毛澤 東的親切接見,在尋訪這段歷史往事時,編導們意外發現,卡爾遜將他的見聞一一報告給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攝制組委托美國友人從羅斯福紀念館中找到了這些珍貴 的信件,羅斯福紀念館還向攝制組提供了一張毛澤東親筆簽名送給卡爾遜的照片和一張寫給卡爾遜的便條。這些珍貴的文獻曾長期存放于羅斯福總統辦公室,也讓編 導們對毛澤東和羅斯福這兩位看似從未交集的歷史偉人產生了更多的歷史遐想。

      在紀錄片《筑夢路上》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將國際化的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文獻紀錄片創作規律相結合,運用先進的電視制作技術和豐富的視聽語言, 將莊重感、時代感與整體風格融會貫通。在動畫地圖、文獻資料呈現、圖片呈現、數據圖表等多元素合成方面反復打磨,做到了動畫與紀錄片的完美融合。值得一提 的是,張大維與張恒兩位作曲家為《筑夢路上》作曲,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夏蒙要求每一位執行編導要親自盯住每一個音樂制作環節,不放棄每一個細節,確保讓音 樂緊扣全片主題,起到強化主題、烘托情緒、增強時代感的作用,同時也使這部超長紀錄片的集與集之間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形散神不散,增加整體感,讓全片的音 樂與整體的氣質相得益彰。(任晶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