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影 >> 資訊 >> 正文

    萬事俱備,就差好電影了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7月01日09:16 來源:中國藝術報

      2016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太需要暑期檔這個爆點了。在《美人魚》《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云3》三部國產大片的帶動下,今年初的中國電影市場曾呈現出異常火爆的局面, 1月票房產出38.48億元, 2月更是高達68.7億元,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歡欣鼓舞的業內人士一度認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將超過700億元。

      然而隨著優質影片尤其是優質國產影片的供給不足,中國電影市場在隨后幾個月里持續低迷的表現,向所有人潑了一頭冷水——3月票房滑落至37.37億元, 4月進一步跌至31.08億元, 5月并無起色維持在31.12億元,剛剛過去的6月同樣不甚理想。而尤為令人擔憂的是, 3月至今市場表現出色的影片,幾乎全部是進口電影—— 《瘋狂動物城》 《魔獸》《美國隊長3》三部影片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 《奇幻森林》 《X戰警:天啟》 《蝙蝠俠大戰超人》 《憤怒的小鳥》等票房超過5億元的影片也緊隨其后。反觀國產影片,只有《葉問3》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兩部影片票房破5億元,而前者更因涉嫌票房造假進一步降低了國產電影的票房含金量。除此之外, 《火鍋英雄》等寥寥幾作算是成績達標,剩下的更多是像《夢想合伙人》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魔宮魅影》這樣因品質不佳而慘遭票房滑鐵盧之作。

      究其原因,在于隨著中國電影觀眾的不斷成熟,他們對于影片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也越來越理性,只刷“明星臉”而品質不佳的影片,再也難以輕易渾水摸魚騙到高票房。可以說,擴張的市場規模與持續的觀眾需求同國產電影相對低下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如今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矛盾之一。縱觀近4個月公映的國產電影,大多缺乏優質IP支撐,質量平平者十之八九。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即便負責營銷和發行的團隊把控了再多的渠道、對“互聯網+”時代的觀眾需求再了如指掌,面對一系列質量平庸的作品,也是無計可施。在優質產品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幾個月來幾乎沒有一部國產影片能夠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也就不足為奇了。

      即便到了萬眾期待的暑期檔,形勢其實也不樂觀。相較于去年《捉妖記》 《煎餅俠》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三駕馬車”票房與口碑俱佳的并駕齊驅,至少從目前來看,今年暑期檔公映的影片中尚未有極具市場潛力之作。 《封神傳奇》希望接棒《捉妖記》 ,但與拍攝周期長達7年且制作精良的后者相比,前者更像是一部匆匆上馬的影片,質量難有保證; 《大魚海棠》期待補缺《大圣歸來》 ,但后者有男女老少“通吃”的超級IP 《西游記》打底,前者顯得偏文藝和小眾;至于《煎餅俠》的接班者,似乎沒有哪部暑期檔電影能夠勝任。今年暑期檔票房有望超過5億元的影片不少,但有能力突破10億元大關的,卻鳳毛麟角。10億元量級的影片拼的是整體質量,歸根到底,優質影片供應不足還是制約中國電影市場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因素。

      當然,電影的本質是工業藝術品,商業價值不是其唯一的價值判斷標準,所以我們不必一看到高票房就歡呼雀躍,一看到票房低迷就愁云慘霧。對于中國電影的長遠發展而言,一時的陣痛并不可怕,在質量先行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全產業的健康和有序,才是正確的前行方向。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