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影 >> 研討 >> 正文

    專家研討《中國影院簡史》——中國電影實現市場細分尚需時日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5月11日09:26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成

      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世界電影誕生120周年,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的項目《中國電影史工程》叢書之一的《中國影院簡史》一書近日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中國電影博物館研究部助理研究員、電影學博士劉思羽所著,是對中國影院的發展歷史進行長時段、系統化研究的首部影院史通史性著作,填補了當前電影史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

      為對這本書的學術性和歷史價值進行全面、深入的研討與評價,近日,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了《中國影院簡史》研討暨推介會。來自業內的專家學者、院線運營者、出版社代表、媒體界的研究者出席了會議。各位學界、業界專家以及媒體界人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該書的創作特點、學術及歷史價值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副編審甄曉文指出, 《中國電影工程》系列叢書注重從更多方面來擴充中國電影史新的研究史料,尤其是注重更多的電影類別方面的研究,影院史研究就是其中一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認為,整本書的結構方式也與以往的電影史書不同——即它對不同時段的電影院的研究,研究的重點始終是在轉換的。在形式上,該書也以一種圖文并茂的方式去呈現,很有特點。同時,這本書的出版也是新一代電影史學者興起的一個體現。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亞平認為, 《中國影院簡史》首次系統地以簡明的手法來研究中國電影院的歷史,思路清晰,視角寬廣。無論對于當下搞電影實踐的,搞產業的,搞市場的,搞創作的,還是搞研究的,某種意義上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隨著研討地深入,與會人員就電影市場細分及差異化影院建設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認為,建立藝術影院是當務之急。中國電影博物館副館長王健則認為,細分道路和特色化影院要到市場基本飽和的時候才行,市場達到基本飽和,大家才會考慮怎么避免同質競爭,開始走特色化和個性化經營,畢竟,養一部影片和養一條院線,沒有上千塊銀幕是養不下來的,此外,細分市場還將面臨復雜的電影版權切割問題。他預測,中國電影最少還得發展五年才能做到市場細分。

      在研討到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影院建設,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梳理了過去幾十年來影院建設所遇到過的挑戰,包括影院建設在當下可能遇到的沖擊,唯有革新觀賞體驗才是題中之意。好萊塢上世紀四十年代電影院的觀眾數量達到頂峰,隨后幾年觀眾數量下降很快,再后來,電影院拆、關了不少,并不是說電影失去了魅力,而是因為其他娛樂的沖擊,影院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不投入資金觀眾數量越下降,華納公司意識到必須對觀眾看電影的體驗做到革命性的改革,于是多廳影院出現,后來全世界各個國家凡是有多廳影院出現的,觀眾人數馬上上升,而且在世界經濟發生危機的時候,影院的觀眾人次還是上升的。

      政府的重視、數字技術代替了模擬技術、中國觀眾的收入大幅度提升成為支撐中國影院建設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洪軍表示,最近他在蘇州參觀了一個36米長的巨幕,新技術對電影院的重要影響可能不是顛覆,而是助推進化。盡管現在電商介入電影產業各個鏈條,甚至是電影在線播放,但影院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被取代的,因為影院的儀式感是被取代不了的,而影院能否在VR潮中占據有利地位也成為影院發展的關鍵所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