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老媽駕到》 勾勒“八○后”“九○后”青春群像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6月13日09: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苗 春
      《老媽駕到》劇照:女兒用手丈量媽媽的身形  《老媽駕到》劇照:女兒用手丈量媽媽的身形

      一個碩士生為了圓自己“涼皮大亨”的夢,放棄了世界500強高級白領的工作和20萬年薪,從上海回到西安,在一所大學旁邊擺攤賣涼皮。他質樸的農村媽媽說自己“氣得牙疼”;

      小伙子是標準的“富二代”,卻為了自己的演員夢跑到橫店當龍套,甚至演過死尸。他媽媽忙工作忙到十幾年沒有給孩子做過一頓飯,陪孩子的是隨便刷的黑金卡,但他說媽媽的存在“沒有價值”;

      她是個中美混血兒,媽媽早年去國外生活,留下她在中國和外婆相依為命。她的夢想是做COSPLAY的優秀表演者。為此她可以過吃了上頓沒下頓、為購置服裝拼命打工的生活。媽媽從國外回來要帶她走,她卻堅持留下陪外婆……

      由江蘇衛視和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代際溝通真人秀《老媽駕到》,把鏡頭對準普通人,以母子、母女為主人公,講述他們之間消除隔閡、溝通心靈的真實親情故事。自5月18日起,每周三播出時收視率列同時段全國第二。這在娛樂節目極多的當下是難能可貴的。

      “紀錄片+劇情設定”的新穎拍攝模式

      《老媽駕到》開創了親情類節目“紀錄片+劇情設定”的拍攝模式。每一期節目前半段以紀錄片模式展現孩子為夢想打拼的真實情景,接下來,節目中設定的“老媽幫幫團”幫媽媽出謀劃策,協助她來到孩子身邊,通過一個和孩子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試圖在母子、母女之間進行溝通。唯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楊暉說,這里的明星“老媽幫幫團”也是一個家庭的設置,戴春榮是媽媽,李響是“掌門大哥”,李菲兒是姐姐,徐浩是小弟。明星們不作秀,不是簡單地“站個臺”,而是代表了節目的價值觀,遵循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根據嘉賓的作息時間行動,根據他們的故事變換自己的身份,是徹底的陪襯。

      雕刻“80后”“90后”的青春面孔

      《老媽駕到》實質上是以媽媽的視角切入,展現了愛折騰的年輕人的掙扎、糾結、追求、奮進。這一季的12期節目,雕刻了12張當代青年人的生動面孔,講述了12個混合著殘酷和幸福的青春故事,塑造了“80后”“90后”的群像。他們確實個性獨立,但是做出自己的選擇后也有自己的擔當。楊暉說,面對攝像機,他們不裝、不擺,也沒有包袱,對理想的堅持和性格的小倔強、暫時的失意和心底的充滿希望、既想保持自我又因為和上一輩人觀念沖突而無法相處的煩惱,都在節目中得以體現。“過些年回頭看,應該可以通過這檔節目,了解這一代人是怎么生活、工作的,體會到原生態紀錄帶來的震撼。”

      突出人性中最真實的部分

      2016年主打親情孝道的綜藝節目較多,主人公多為明星及其父母,真正平民化、從普通人角度出發的節目較少。《老媽駕到》每期節目的結局,大多是在嘉賓兩代人和“老媽幫幫團”的不懈努力下,一個家庭的親情破冰計劃終于達成的場景,那些久違多年的擁抱和訴說,那些委屈和幸福交加的笑與淚,引人動容。

      楊暉說,做節目就是做“人”,做“人性”。“素人節目怎么做?就是體現出他人性中最真實、最感人的東西,具備典型性,生出代入感,不做無病呻吟,體現生活本身的魅力,引發觀眾的共鳴。”她認為,“真人秀理應品類更多,而且題材、目光更多地注重普通人,這也是媒體人的責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