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老夫少妻故事的情感劇《大丈夫》余溫尚在,原班人馬就趁熱打鐵捧出了一部衍生劇《小丈夫》。故事主線的關注點從《大丈夫》的主角老夫少妻配,轉移到了在觀眾當中頗具人氣的副線姐弟配對上,看似變換了的主題,實際上換湯不換藥,聚焦的仍然是女性與情感這一經常在國產電視劇中被“特殊照顧”的主題。
既有“衍生”的血統,又有著“姐弟戀”這個在亞洲各國各地區情感劇市場的都市題材中都十分常見的主題,雖然遇到《歡樂頌》這樣的強勁對手,《小丈夫》攙著甜味的一絲少女心氣仍然吸引了不少眼球,成為眾多重口味影視劇中的一顆清新糖果。不過仔細咀嚼起來,這糖里好像有那么一點模式化、套路化的工業味遺毒——
電視劇《大丈夫》里,俞飛鴻飾演的顧曉巖楚楚可憐、外柔內剛,楊玏飾演的趙康體貼暖人,雖然年齡的差距造成兩人的感情發展出現客觀障礙,但人物性格塑造豐滿,流露出的情感令人信服。轉到衍生劇《小丈夫》這里,人物設定卻完全被翻盤,俞飛鴻飾演的女主角姚瀾雖然也自強自立,卻時不時發出幾句性別歧視的“雷人”之語,為整個女性群體妄自菲薄。而楊玏飾演的男主角則極盡“作”之所能,仿佛不把不靠譜、不學無術、不務正業等負面特質匯集于一身,便不足以表現姐弟戀之“弟”的典型性。鬧劇一般的狗血情節看似歡樂,仔細回味卻是為了戲劇性而刻意營造矛盾沖突,細節經不起推敲。
“衍生”之新瓶裝“姐弟戀”之老酒,本來可以是一手好牌,卻打出了一個略有點尷尬的牌局。這不得不說是制作團隊對于觀眾心理需求的一種低估。《小丈夫》放棄頗具觀眾緣的原有人物設定,其本意估計是不想把主題做小,憑借與《大丈夫》男大女小對應的反面挖掘出一種非典型婚戀模式的典型性。然而,“小丈夫”之“小”是題眼,“丈夫”兩字才是承載題眼的題干。這個小女主角很多歲的弟弟如果只是憑借套路化的年輕特質,拿什么吸引女主角這樣的獨立女性選擇他作為自己的丈夫共同生活?這在可信度上就要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歸根結底,套路和模式都是工業化批量生產的思路,說起“姐弟戀”便簡單地撿起“男人婆”和“不成熟”的標簽往人物身上一貼,雖然可以快速生產出流水線上的娛樂產品,卻也丟失了尊重觀眾、體察真實生活的那顆誠懇的“匠人”之心。創作者沒有真正理解當代成熟女性追求的愛情和生活,流于套路化的故事自然無法拯救人物空洞的情感內核和陳腐的社會觀念。這么一顆看似清新的糖果,在剝開嘻嘻哈哈的糖衣之后,如果品嘗不到扎實的故事,終究也只是讓觀眾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