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編劇不是資本的“奴隸”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5月11日10: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梅二月

      近年來,行業里有一種說法幾乎每天聽到——這是一個劇本荒的時代,一個創作源泉枯竭的時代,所有的戲劇形式已被徹底寫光,所有的題材都有人用過。

      想想看,難道不是嗎?目前,熒屏上、銀幕上充斥著各種翻拍劇(片),視頻網站上充斥著各種“重口味、限制級”網劇,影視同行之間頻繁撕扯著剽竊抄襲官司。我們看到的現象的確如此。

      現象可以理解為亂象、假象,但別想替代真相。我認為,這是一個資本大于一切發明創造的時代。

      產品生產需要資本,有資本才能保障生產線的運行,資本強大,這對于影視作品的產生是好事,絕非壞事,可是究竟出了什么問題,讓每一個制作人幾乎眾口一詞地把以上亂象的產生歸結于“因為太缺好劇本、好編劇”?

      我本人曾經給電視臺一檔日播劇編審劇本,節目對劇的需求量非常大,幾乎沒有成片庫存,也就是說,只要有劇本,幾個攝制組就可以同時開工,庫存量 立刻就能跟上。所有制作和播出環節都在等待劇本的問世,偏偏規定給編劇的稿酬少得可憐,而編審組對待劇本的審閱態度十分嚴謹,層層審核的環節絲毫不降低標 準。而且這也是絕大多數影視公司對待劇本開發所采取的慣常態度。這種情況讓我認識到一個道理——可以不重視編劇,但必須重視劇本。

      聽起來這話沒什么不對,“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劇本是腳本,是一部影視作品的立足之本”,但是仔細追究,問題詭詐。劇本是編劇的發明創造, 劇本的主權是主人的,資本隨意地把編劇的權利一分為二地割裂開,就好比國家與國土的被割裂。同時,在影視作品這條生產鏈上,強大的資本與稀缺的好劇本好編 劇之間產生了不對稱性,在“市場永遠是對的,資本就是老大”的論調下,全面形成了資本主導劇本創作的局面。又由于資本對編劇權利的輕視,導致一些編劇自身 出問題,自暴自棄,輕賤自己的職業,資本要什么,就給寫什么,不計較內容的美丑對錯,不在乎抄襲模仿,連自己都相信了自己就是資本的奴隸。當編劇從腦力勞 動者淪為被資本所左右的“打字鍵盤手”,我們近來所目睹的亂象就產生了。

      劇本之重,編劇之輕。誰是終端?誰是開端?這個概念的混淆,讓整個行業在認識上首尾顛倒本末倒置。

      解決的辦法,不是迎合,也不是一味期待別人作出改變,首先是自己更加精益求精,堅持原創。

      原創的核心是創新,不取悅別人時,才能傳達主觀思想。原創版權的價值與委托創作、改編創作不同,原創是發明發現,真情實感才有專利權,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就是擁有作品的主權,好劇本本身就是資本,就是版權,就是價值,可以平等談判。比如風靡全球的電影《哈利·波特》,影片每一部續集的產生都必須經 由原創作者羅琳的授權。

      好的原創劇本不值得賣給別人,自編自導,自己融資,都是最大程度還原劇本水準的好途徑。國內一些編劇自身作品好,在他們的劇本不受重視的階段, 選擇走自編自導的路子,比如,《海洋天堂》《潛伏》的作者,通過自編自導,完整并且精彩地將自己的劇本呈現給觀眾。這種方式固然有難度,但歸根結底取決于 是否擁有一個好劇本。

      如何才能創作一個好劇本,實現編劇選擇資本的至高權利?我的實踐結論是,保持傳統文化的根,敢于發掘別人不寫或認為寫不好的題材,從一個被動者變為主動者,變換角度自立品牌,令人驚艷的作品總會被識貨的伯樂相中。

      我完成不久的自主原創電視劇《木石金玉》和同名電影《木石金玉之乾坤亂》,從積累素材到構思故事,再到原創劇本完成,歷時3年。雖然這種創作方 法困難大、風險大,但最終收獲可喜,我發現這個行業里其實不乏敢于創新、尊重原創的同行,讓我可以從容細致地挑選一個審美合拍、愿意一起開創新格局、愿意 研磨精品的制作團隊,這個時候,資本自然而然就來了。

      劇本,是一劇的“立足之本”。編劇,是這個“立足之本”從無到有的孕育者。主權與主權人的人為割裂必定產生“劇本荒”的惡果。必須明確一個觀 念,編劇不是資本的“奴隸”,好劇本才是選擇資本的抉擇者。資本和編劇是貿易的伙伴,沒有誰求誰,沒有誰高誰低,惟有雙方平等地坐在一張椅子上,才是正確 的合作局面。同時,作為文藝創作者,自己內心高貴,筆下才能流淌出高貴思想。高貴的品格下創作出高貴的作品,誰會俯視?誰敢踐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