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喜劇電視劇也要有文化擔當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4月14日09: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崔 曉

      如今,國產喜劇電視劇呈現出繁盛發展的產業狀態,大批凸顯喜劇元素的電視劇紛紛上馬,打出喜劇性因素的特征吸引觀眾。由于喜樂文化傳統在社會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這類作品受到觀眾的歡迎與追捧。在蝴蝶效應產生的利益鏈條里,電視劇中的喜劇性因素由此成為投資商和制作方追捧的寵兒。不管什么題材與主題,在情節矛盾的主線之外也要加入喜劇性因素。這種現象令人擔憂。

      我國文藝思想領域中,長期存在著以教化為主還是娛樂至上的文藝功能之爭,而寓教于樂、文以載道的文化理念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可是,自從文化創意產業興起以后,大眾娛樂業與商業領域交集增多,以娛樂為主要目的、以搞笑為主要手段的電視劇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擺脫了教化理念,用娛樂取代主流文藝的發展方向,用喜劇搞笑效果衡量作品優劣,將收視率作為成功與否的風向標。這些都偏離了國家主流文化的價值導向。

      電視劇中喜劇性因素的文化價值是諷刺與批評,起到啟發觀眾、引起警醒、社會矯正的作用。電視劇喜劇性因素之所以可笑,是在它比對現實以后針砭時弊,把現實中的不良現象與人性弱點變成笑柄交給觀眾,使人們在笑聲中辨別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比如,《永不磨滅的番號》打破了英雄千人一面的刻板模式,用生動鮮活的人物取代以往的戰斗臉、不知人情冷暖的英雄形象;《媳婦的美好時代》打破了家庭中一團和氣的遮遮掩掩,使人物性格飽滿展現;《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直面拜金女、“鳳凰男”等問題,甚至使前男友做現任老公的頂頭主管,拷問愛情與金錢的關系。在笑聲中,諷刺往往更具穿透力,而失去了社會精神主題的笑聲則顯得蒼白、空虛。

      喜劇電視劇傳播能力強、受眾范圍廣,更要求藝術家具有理性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在觀眾的笑聲中寓教于樂、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是電視劇創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只有站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觀察生活,揭示問題,才能夠將電視劇喜劇性因素的主題挖掘得深入徹底。

      有人認為,電視劇的喜劇性因素描寫的是小人物,觀眾群體也是占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應該規規矩矩地演“逗樂”的內容,把宣傳主流價值觀的任務留給主旋律電視劇去承擔。事實上,用喜劇性因素展現先進文化主題內容,與喜劇性的藝術表現并不矛盾,相反,茍且迎合顛覆崇高、消解文化的“仇官、仇富、仇主流”的價值取向,是對藝術作品不負責任的姑息。

      喜劇風格的電視劇中還經常出現對傳統文化的過度諷刺,很多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以及傳統觀念被嗤之以鼻,認為是不符合現實的老生常談。然而,最能驚爆眼球、吸引注意力的內容,必定是新聞性質的奇聞趣事,并不是經過時間檢驗、實踐驗證、思維沉淀的智慧結晶。如果電視劇中的喜劇性因素以新、奇、特、怪、誕為內容焦點,用快餐文化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將無法作為真正的精神食糧補給廣大受眾的文化需求,在空泛、惡俗中引領觀眾誤入歧途。

      對于思考者指出的問題與警醒,制作方普遍帶有商業投機心理,即便未來有可能會因為內容過激受到管理部門監管,但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地先獲取眼前的經濟利益為第一。據筆者了解,英國、澳大利亞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每年都可以申請政府專項資金,以便研究與業界緊密接軌、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課題。如果能在一個報稅年的階段(通常為12個月)付諸于業界實踐,并且有充分的可預見收益產生,則能獲得政府獎勵。我國的理論研究領域目前還沒有細化到這一層級,造成學者隔空喊話、耳提面命,而業界實操人員我行我素、摸索前行,研究者的理論研究對喜劇風格電視劇實踐無法起到強有力的指導作用。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結束學界與業界分而治之、各言各語的狀態,讓他們切實互動起來,促進國產喜劇電視劇更加健康地發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