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就是請客吃飯,多少有些荒誕
——評電視劇《傳奇大掌柜》的敘事模式
電視劇《傳奇大掌柜》近期在央視八套收官,該劇自開播以來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以及良好的社會口碑。這是一次民國酒店大亨的成長之旅,同時也是作為“商業神話沃土”的民國再一次在熒屏上被演繹。
事實上,自從《大宅門》(2001)之后,許多商戰劇都熱衷于將故事的歷史背景設置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時期。這段中國近代史上階層流動和社會變革最為激烈的時期,動蕩的時局與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為情節的起伏與波瀾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此后, 《大染坊》 (2002) 、《百年榮寶齋》 (2008) 、 《大掌柜》 (2010)、 《向東是大海》(2012)等一系列民國商戰電視劇先后登上熒屏。這些電視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主人公的逆襲軌跡幾乎都是從一文不名的底層邊緣人物發展為傲視一方的富商巨賈。
但是,從主流歷史敘事與知識寫作的角度來看,筆者很難認同兵荒馬亂、人心淪喪的民國時期是接連不斷締造商業神話的最佳契機。但從傳奇演繹的角度上來講,正是主人公們在時局逆境中逆流而上、反敗為勝的故事,為觀眾的心理和情緒帶來了起伏跌宕。跳出《傳奇大掌柜》來說,歷史上的欒學堂曾因飯店盈利分紅不均多次引發豐澤園內部的勞資糾紛,堂頭徐永海還曾帶領員工與欒學堂對簿公堂致使豐澤園停業五個多月。但是,劇中欒學堂與徐永海不僅是八拜之交,而且欒學堂是為了豐澤園的存續才轉移資產,最終懊悔不已的徐永海磕頭下跪向欒學堂認錯。這樣看,因歷史帶來的創傷在對歷史自身的演繹中治愈,成功“逆襲”成為掌柜之后,欒學堂的“浩然正氣”也被供奉至強勢人格的神壇之上。從而,劇中豐澤園的屹立不倒成為了剝離歷史存在、被再度神話的商業神話。
這也就是清末民初題材的商戰劇與現代商戰劇不同的關鍵所在。在現代題材商戰劇中,超越對手并實現商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依靠的是高超的謀略與高明的技術手段,就像《暗香》 (2009)、《青瓷》 (2012) 、 《童話二分之一》 (2012)等劇中所描繪的甚為復雜的商界人事斗爭與經營技巧。相比之下,在許多清末民初題材的商戰劇中,決定成敗關鍵的往往是歷史走向的急轉直下或者急劇上升,個人因素和主觀意志往往被歷史洪流所裹脅。就像《傳奇大掌柜》中豐澤園的每次停業都是因為當局勒令或者得罪權貴,無論是日本人、國民黨還是地方警察,使他們重新開業或者繁榮的還是同樣一批人。至少在劇中,除了偶爾推出“特價菜”“新菜”暫時壓制對手,因為欒學堂或者厲秋辰的經商技巧而影響各自飯莊興衰的事件一次都沒有。再比如,故事從豐澤園與濟豐樓兩個飯莊之間的商業競爭展開,美食在劇中頻頻登場,但我們在劇中卻看不到任何對美食細節、烹調流程與品味方法的展現與解說。正是因此,該劇看起來像是在傳達,烹飪水平與經商之道在任何程度上都不能決定成敗得失,只有時局和歷史才是個體命運的最終操縱者與審判者。雖說,個體命運與歷史洪流理所當然會產生共頻共振,但人類作為撥動世界巨鐘指針的唯一載體,至少不應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與《大宅門》中的醫藥業、 《大染坊》中的紡織業、《向東是大海》中的基礎工業與國際貿易業等關乎民生和經濟命脈的行業不同,如何將滿足“口腹之欲”的餐飲業、美食界同國家命運和歷史趨向相勾連, 《傳奇大掌柜》的編劇顯然花了不少心思,于是便塑造了一位“莫名其妙對中國美食著魔”而“不惜破壞大東亞共榮的團結氣氛”的日本軍官矢野。一名負責維持北平治安和社會秩序的連隊長,竟然卸下繁重的軍事任務頻繁周旋于北平城各大飯莊之間,偏執于品嘗美味佳肴。但正是矢野對美食的過分苛求,才將北平餐飲業的脈動嵌套進了民間抗日救亡的革命運動中,不得不說,這樣的解構多少有些“歷史虛無主義”的荒誕。不光是矢野一個角色,從對厲秋辰和胡濟祥兩名大反派的喜劇化塑造中管窺全劇,《傳奇大掌柜》中的餐飲業的救亡革命就是不停地“請客吃飯” 。
縱觀近年的中國電視劇,利用“屌絲逆襲”作為故事架構的作品不在少數, 《羋月傳》 《女醫·明妃傳》皆是如此,而且每一部都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成為炙手可熱的大IP。日本的《半澤直樹》也受到中國觀眾的熱切關注,甚至引來日本媒體對此事的報導。從故事上來說, 《傳奇大掌柜》就是小叫花子“狗剩兒”成長為北平第一大飯莊豐澤園掌柜欒學堂的“逆襲史” 。但仔細想來,這部劇中欒學堂的主角光環有點過于明亮,他總能輕松化解危機并達到最終目的,比如欒學堂還是跑堂學徒時陰差陽錯給冤家胡濟祥送菜,然而胡不僅沒有對欒發難,反因欒學堂的一番話稱他為自己的“貴人” 。又如張作霖欲在濟豐樓大開殺戒時,欒學堂用一些溢美之詞竟安撫了盛怒之中的張作霖。欒學堂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性格雖令人欽佩,但編劇應當成熟考慮故事邏輯的合理性。確實,逆襲故事中的主人公能滿足大多數觀眾對“人生巔峰”的心理期待和審美訴求,并與未發跡的主人公產生情感上的同質共鳴。這種心理就是將主人公的命運與成就投射到自己的真實生活中來,為迷幻的夢想主題尋找現實土壤。那么,逆襲故事受到大眾迎合和追捧背后所蘊藏的社會心理架構,其底層松動與嬗變趨勢,應是值得注意的。
拋開戲劇化演繹歷史與價值觀念不論, 《傳奇大掌柜》在呈現老北京韻味和營造民國時代氛圍上頗有可圈可點之處。該劇將25位北京人藝的演員以及6位國家話劇院演員匯聚起來,以他們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和現實生活體驗支撐起故事的質感與厚重。谷智鑫、何冰、楊立新、楊佳音、原雨、梁冠華、韓童生等人的表演都十分出色,他們各自對角色的理解與塑造恰是本片的最大看點。歸結起來說, 《傳奇大掌柜》之所以“傳奇” ,是因為它將劇中動人的表演、失焦的歷史與迎合觀眾的“逆襲心理”互相中和雜糅,共同演繹了一出民國動蕩時局背景下“戲說豐澤園”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