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人物 >> 正文

    退休了的董浩叔叔更忙了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2月17日10:43 來源:北京晚報
        董浩和妻子相濡以沫 董浩和妻子相濡以沫

      甭管年紀(jì)多大,人們見到董浩必稱叔叔,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陪伴80后、90后、00后度過了金色的童年,即便如今他們都已年過半百,稱呼不會變。今年是董浩的本命年,主持完3月份的節(jié)目,六十歲的他就要退休了,而他管退休叫“放學(xué)”。言外之意,終于可以無所顧慮,撒開歡兒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一時間各種邀約紛至沓來,真人秀、影視劇、脫口秀,還包括錄制有聲書、獨唱歌曲,“一聽說我要退休全找來了,都是老朋友。”董浩說,“不過,我80%的時間要做一個美術(shù)專業(yè)工作者。”在他的計劃里,要將繪制了多年的一組黃土高原油畫完成;要和幾位知名畫家重走絲綢之路,一路開車西行至北歐寫生,他還計劃邀請國外藝術(shù)家來中國寫生;除此之外,董浩和朋友在湖南醴陵創(chuàng)辦了一家“東豪瓷社”,燒瓷畫瓷,燒制的瓷器曾被瓷器博物館收藏,“我計劃辦一場展覽,希望把我們中國人的瓷器推向世界。”

      如此豐富的計劃單,讓人感覺“孩子王”董浩叔叔一夜之間成了多面能手,其實不然,這是他一貫的作風(fēng)。妻子的閨蜜寫了一首長詩贈他,夸贊之余幫妻子發(fā)了點小牢騷,詩中寫道:“當(dāng)你不在家中,妻子雙手摸著堆積如山的案頭,常常自言自語,你心中有多少蘊藏,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可她又說,她不懂你的畫,你已經(jīng)可以無憂,不用放下話筒就拿起墨筆。你卻只是擺擺手,拍拍妻子的手臂,笑著告訴她,你愛畫筆。”

      我是胡同里最窮那家的孩子

      董浩在微博上叫“董浩叔叔愛書畫”,雖然以主持人、配音成名,但在他看來,這些只算是業(yè)余愛好,畫畫才是主業(yè)。董浩的父親董靜山在上世紀(jì)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書畫家,曾與陳半丁、秦仲文并稱“京城三君子”。不幸的是,在他4歲時,父親病逝家道中落,母親守寡40年,靠織毛衣賣錢養(yǎng)大他和幾個姐姐,日子窮苦,母親教導(dǎo)董浩,要重新光宗耀祖。“媽媽原來養(yǎng)尊處優(yōu),織毛活兒是玩,后來靠這個養(yǎng)家,一件毛衣可以掙三毛五。”小時候,董浩寫過一篇作文叫《媽媽不睡》,因為很少看媽媽睡覺。“我媽點燈熬油織毛活兒,催我早點睡。她教我笑破不笑補,每周煮一鍋黑水,煮一鍋藍(lán)水,染好布頭熨平了給我們幾個孩子補褲子,穿一周顏色掉了,周五回家再染一塊補起來。5歲的時候,我就會拿破玻璃碴子給我媽蹭毛衣針,8歲時就會給她取活兒、送活兒了,直到我到電臺當(dāng)播音員,還給她送活兒。”

      董浩從小知道,自己是胡同里最窮那家的孩子,但媽媽并沒有讓他因此少了歡樂,“我媽給我唱戲,教我唱歌、畫畫、寫字。她千百次地跟我講,爸爸、叔叔、大爺讀書的故事和他們的本事。我小時候沒拿過99分,都是100,為什么?媽媽從來不睡,我唯一能讓她寬慰的就是拿到100分,這樣她會高興。”5歲時,董浩開始學(xué)書畫,在母親的指導(dǎo)下,臨摹了《芥子園畫譜》的很多畫。他的啟蒙老師是畫《開國大典》的董希文,是國家文物局規(guī)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1972年,董浩進(jìn)入西城師范學(xué)校美術(shù)班,1975年參加過北京市油畫展,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美術(shù)老師。

      所有這些童年記憶,每逢過年,一家人聚在一起,董浩都要給孩子們一講再講,“所有的記憶都在我靈魂深處。直到現(xiàn)在,我不是什么明星,我就是一個長在西城胡同里的苦孩子,我們家那么窮,難得包一回肉餡兒餃子,我家吃一屜,得包八屜給鄰居送去,這就是北京人。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規(guī)矩都是胡同里那些大爺、大伯、大哥教給我的,什么事必須要做,什么事餓死都不能做。”

      董浩自詡北京老炮兒,尤以西城人為榮,“北京人講究的規(guī)矩:厚道、局氣、講理、有面兒。”就連怕媳婦,在他看來也是大大的美德:“北京人怕媳婦,可不是妻管嚴(yán),那是從骨髓里露出來的,前提是媳婦做得局氣,人家做得好又是為咱好干嗎不怕點呢?我愛人也是西城長大的,比我小一歲,臭嘴不臭心,300%的對丈夫、孩子好,也像虎妞似的話不好好說。結(jié)婚時,我說我?guī)嬉惠呑樱f,這是什么流氓話。這么多年,我倆性格雖然不一樣,但我們都挺享受的。”

      少兒節(jié)目是凈土不愿離開

      上世紀(jì)70年代,家庭出身不好的董浩憑著好聲音經(jīng)過選拔進(jìn)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成為首批一級播音員。他說,那時候沒有什么更高的境界,就是為了掙錢,“播長篇小說一集可掙3塊錢,可以解我媽媽的燃眉之急。我還配音,配音掙得多一點,配主角一集能掙100塊錢,但你得配得像喬榛那么好,配角一集10塊錢。我就讓自己配得那么好,那時候每天手里有五個劇本,騎個小車往來配音,只睡3個小時,樂此不疲。”之后,董浩開始為海外譯制劇配音,也配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米老鼠和唐老鴨》等,還為小喇叭廣播朗誦故事,每天和中央電視臺少兒部長在一起。

      1989年,他考入中央電視臺主持兒童節(jié)目《天地之間》,考試的過程至今記憶猶新。“我的好朋友司徒兆敦(中國紀(jì)錄片之父)跟我講,人的背影在鏡頭里是最有吸引力的。考試的時候,我就讓攝像從我的背影拉開,我在那畫一個米老鼠,把畫筆一扔,說我是米老鼠叔叔董浩,從此以后我陪著你玩。就這樣考上了,我就跟臺里說:‘好,那我就在少兒部干半年,以后我再去做正大綜藝,做一些脫口秀節(jié)目。’結(jié)果后來一干就喜歡上小孩,覺得這塊地方安靜、干凈,是塊凈土,而且突然有一種使命感。”

      做兒童節(jié)目這些年,董浩堅守著這份使命感,對孩子們承諾,“不管怎樣,董浩叔叔一直陪你們到退休。”如今,他兌現(xiàn)了承諾,“我剛做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時,我的忘年交王光英囑咐我,‘小子,堅持住,一個不陽剛的民族是沒希望的民族,你是中國第一阿舅,不是阿姨。你把北京純爺們兒頂天立地的感覺傳給后代。’”退休時,董浩自覺做到了。

      “我們的教育把孩子弄得太軍事化了,其實我覺得應(yīng)該讓孩子有點自我,這也是我30多年堅守這塊陣地不外逃的原因,我從來沒以哄孩子的心態(tài)主持兒童節(jié)目。我在節(jié)目里千百次地表現(xiàn)我的個性。”董浩認(rèn)為,教育孩子就四個字:捫心自問。“一定要跟孩子做朋友。比如你的孩子很淘氣,如果再是男孩子,犯了錯誤你先別打他,想想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這么淘氣過。孩子所遇到的一切問題,我們自己成長時一定也都遇到過。我跟女兒從小是鐵哥們兒,無話不談。我對女兒不做任何指導(dǎo)。”

      曾經(jīng)在鬼門關(guān)溜達(dá)過一圈

      少年磨礪、力爭上游并沒有使董浩變得刻板約束,他在單位不當(dāng)領(lǐng)導(dǎo),不參加職稱評定,活得瀟灑自在。“我是腳踩西瓜皮,愛誰誰,北京純爺們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讓這個世界適應(yīng)我,我不去適應(yīng)世界。我捫心自問不適合當(dāng)官;我只能當(dāng)一名前鋒或者后衛(wèi),我不能當(dāng)領(lǐng)隊,沒那個涵養(yǎng)。”格外想得開,一半是董浩的天性,一半是從鬼門關(guān)走一圈回來的領(lǐng)悟。他曾經(jīng)兩次差點死在工作崗位上,第一次甚至看到了鬼門關(guān)。那是1992年,他36歲的本命年,發(fā)著高燒主持節(jié)目,被從臺上抓去醫(yī)院。“肝壞死,87%的死亡率,我奇跡般活了。過了十天,我又膽管爆裂。病危時,那些女護士都是看過我節(jié)目的,天天圍著我聊天,我在那里捯氣,大夫說,八天,過得去就過去了。我天天跟護士講笑話,護士說,你留點氣,不要命啦,我說,再不講我就講不了了。”

      一個年輕女護士突然哭著跑掉了,后來,她告訴董浩,得這種病的病人,不是打罵、無理取鬧,就是哭,你還這么熱愛生活。“正是我這種對生命的留戀,我闖回來了。我甚至見到了那條璀璨的時空隧道,死亡之路,有人影閃爍,仿佛是死去的親人,吸引你很想去。”急性肝壞死病人渾身脫皮,舌頭黑裂,吃雞蛋清都像啃木渣,渾身的關(guān)節(jié)疼痛。“但我想,不能走,女兒才7歲,愛人又特別弱小,我媽媽守寡那么多年我還沒讓她享福呢,不行。就這么一咬牙,像打了一個盹似的,醒了,大夫說,你扛過去了。”經(jīng)過這件事,董浩對生命有了認(rèn)識,“不要這個不許,那個不行的。人是一個空氣團,忍耐,就會有氣結(jié),氣郁,天天淤就氣死了。你看我現(xiàn)在220斤以上,血糖、尿糖、甘油三酯都沒有任何問題,只有脂肪肝。”

      女兒是最大驕傲

      董浩在妻子閨蜜的那首詩后也寫了一首詩給妻子,取名《一壺老茶》。詩中寫道:“真想就這樣,一動不動,不去奔波,再不用出發(fā)。我的愛人,一定期待著這樣,無需言語,無需表達(dá)。就像,這壺中的老茶,只要喝過,便難以放下,我為何游走,為何掙扎,就是為了妻兒,為了這個家。”董浩覺得對妻子虧欠甚多,“本來退休之后應(yīng)該陪陪她了,但骨子里的躁動卻感覺放學(xué)回家了,沒人管我了,我可以做任何事情,還有好多事情更緊迫了,我覺得我還沒長大。”

      董浩和妻子相濡以沫多年,女兒董笑笑也已經(jīng)長大成人,從倫敦圣馬丁服裝學(xué)院畢業(yè)回國。女兒是董浩的驕傲,在國外留學(xué)期間成績優(yōu)秀,在這所學(xué)院的全球招生考試中是以前五名的成績考入,以綜合成績第三名畢業(yè),畢業(yè)時,DIOR總設(shè)計師從3000人里選一個人到巴黎工作,別人都在講自己的設(shè)計理念時,這個北京小妞把圖紙往那兒一放扭頭就走,卻被選中了。“這孩子在倫敦七年,不讓我去陪她一天,不愿意讓大家知道我是她爸爸。她在巴黎工作一年后,拎著箱子回來了,跟我和她媽媽說,給你們養(yǎng)老送終后我再走,我說我還且活著呢,她說,這是頭等大事,我一定要做好,陪伴我媽媽。我說這孩子懂事了。”董笑笑還為爸爸出了一本漫畫書叫《漫畫董浩》。本報記者 金力維 J187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xué)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