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30集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鄂爾多斯風暴》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收官。該劇開播后收視率一直保持上揚態勢,在與包括《羋月傳》在內的眾多大戲角逐中,連續多天占據全國網收視榜第五、第六的席位。據悉,該劇2011年便制作完成送至央視,歷經4年時間,才得以最終播出。一部較為優秀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要擱置數年才能與觀眾見面,其生態之艱難可見一斑。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如何才能突破困境、適應市場?
●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生存困難重重
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平均每年只有兩部。
“現在,愿意播出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有影響力的平臺只有央視一家,想在其他強勢衛視播出幾乎沒可能。”《鄂爾多斯風暴》的總制片人袁白說,“市場整體不看好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往往因為文化差異,走向市場時免不了存在所謂的‘文化折扣’,不太可能像市場上較為流行的影視劇那樣,容易贏得超高的收視率。”
無論央視還是各大衛視,電視劇評價多以收視率為準,只擁有“小眾市場”的少數民族題材,不免令平臺擔憂。近年來,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上星頻道選擇的電視劇作品以大制作、大投入的偶像劇和古裝劇為主,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受到冷落。
業內人士介紹說,而正因為不被看好,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投資回報率遠低于其他類型電視劇,能夠回收成本,成為制片方最大的勝利。尋找投資,也就成了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最大困境。經費不足,便無法吸引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編導和明星加盟。如此“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局,導致了制片方埋怨播出困難,播出方又不滿于作品質量。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惡性循環亟須被打破。
●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博弈中求生存
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承載著某一民族的文化傳播功能,而電視劇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文化產品,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播出有利于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制作并播出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不能只以經濟效益為準,其社會效益更是價值所在。所以尋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創新制作理念,才是突破困境的關鍵。
2012年,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推出的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木府風云》,創造了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收視新高。因《木府風云》的廣受好評,中央電視臺又追加它在綜合頻道的播出。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木府風云》為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
強化故事性,正是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創作的突破口。電視劇《鄂爾多斯風暴》的高收視率離不開故事懸念的成功營造。全劇一開始就制造出“換子疑云”,隨著劇情展開,謎團一步步被解。《文藝報》文藝評論部主任高小立評價:“《鄂爾多斯風暴》在敘事上采取三重敘事結合,家庭敘事、愛情敘事、抗戰敘事。這三個敘事結合得比較完美,使這部電視劇具備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當代價值。”
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邊國立分析,可以將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作為歷史劇、抗戰劇、年代劇進行創作,整合更豐富的故事類型,令劇情引人入勝,從而有效地吸引市場關注。
●機制創新,多方發力
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創作離不開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力支持。《鄂爾多斯風暴》的成功背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旗兩級政府及當地文化宣傳部門為劇集的制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從資金的籌集,到作品的制作過程,地方政府的全程參與保證了劇集的精品質量。在劇本初創階段,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伊金霍洛旗政府協助編劇收集史料、安排采訪;作為拍攝的外景地,鄂托克旗政府與烏審旗政府也為劇組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參與電視劇的創作,已是慣例,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將本地區民族文化通過作品傳播出去。有專家建議,地區政府的努力不僅僅局限于人力、資金的投入,也可以創新方式,吸引更多影視公司來關注少數民族題材、主動參與創作。如建設少數民族影視基地,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影視公司入駐等。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宮秉祥提及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創作時表示:“我們通過影視劇事業的發展,來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國家層面能加以重視,并且給予大力支持。”
作為堅守國家責任的播出平臺,中央電視臺在支持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這方面也做出不少努力。《木府風云》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央電視臺參與到電視劇創作中。“《木府風云》不僅是電視劇頻道的一部定制劇,更是頻道在運營機制、編播模式、宣傳推廣方面的一個創新個案。”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項目部負責人在《木府風云》相關研討會上說,“以往單純依靠選購成片的模式已經很難獲取市場上的優質的電視劇資源,所以必須轉變觀念,主動出擊,有效聯合拍攝公司,以及頂尖的社會制作機構,發展‘定制劇’和‘自制劇’,整合制播資源,發展平臺優勢,實現多方共贏”。
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管理中心主任、電視劇頻道總監梁建增在2015年全國電視劇合作交流會上宣布,中央電視臺在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增設定制劇組,專門負責定制電視劇項目的選題、規劃、評審、管理等相關工作,努力打造定制、預購與成片購買并重的“購制雙手”局面。
央視的創新模式,也正是當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制作方的期望。袁白告訴記者,如果早在電視劇創作之初,就能夠有渠道與央視電視劇頻道建立對接,劇集的播出會更順利。“相信央視推出的全新購劇方式,能有效地增進制播雙方的溝通,使制片方少走很多彎路,給予制作方繼續創作的動力和電視劇再生產的基本資金保證。希望能夠借此東風,維護好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的良性生態”。